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蓬勃“振兴”高奏平安曲 丹东市振兴区法治建设掠影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18-11-23 09:39

  40年来,丹东市振兴区政法机关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变化和新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政法工作,通过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振兴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2年,丹东市振兴区委政法委员会成立,作为联系、宏观指导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开展工作的职能部门。随着形势的发展,振兴区委政法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也在不断地发展,一切都是为了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的缩影 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噌噌涨 

  11月16日9点,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福春三社区的网格员们开始在楼间院落巡查起来。

  雨后气温下降,但丝毫没有影响网格员们的工作热情。在院落巡视一圈后,网格长杨玉琴叮嘱两名网格员分别到几个重点人家去看看。这些人家有的是租住户,有的家有精神病患者,有的是孤寡老人。杨玉琴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巡逻,经常走访了解和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掌握居民情况动态信息,及时汇总问题,能够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纤维街道依托网格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平台,不仅开展普法宣传和防火、防盗、防诈骗等有关治安常识的宣传,网格员还通过入户走访、以案说法、发放宣传单,提高居民的治安防范意识。

  杨玉琴说,过去,单靠派出所民警显然力量不够,近几年实行网格化管理,群防群治,居民们的安全感提高了,幸福感自然就上来了。

  振兴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周传江告诉记者,网格化管理只是平安建设的一个缩影,回首40年,一串串历史的脚印记录了全区政法人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见证了全区政法队伍成长发展的历程。

  综合治理进万家 两级综治中心建成率达98%

  振兴区综治中心在区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中心前台,第一时间收集群众反映的不满意问题,对收集到的问题逐一登记、建立台账、及时研判、协调处理。区综治中心按照社会治安、社会管理、城市管理3个方面对不满意问题进行分类处置。综治中心协调解决了客来多小区电梯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朝鲜族中学门前烧烤一条街违规经营问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纤维街道和汤池镇综治中心主任由街道(乡镇)党委书记任主任,综治中心设有综合协调组、矛盾调处组、治安防控组和群众服务大厅。司法、派出所、信访、便民服务中心等部门进驻中心,形成“1+7”单元工作模式。福春三社区综治工作站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视频监控实时关注、心理咨询疏导等功能,开展邻里守望、义务巡逻等群众性治安防范活动,最大限度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

  目前,振兴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建成率已达98%,截至今年11月,振兴区日常排查矛盾纠纷2248件,化解2240件,化解率为99%;专项排查矛盾纠纷536件,化解486件,化解率为91%。

  共建平安后劲足 默默贡献成绩傲人

  针对振兴区“三沿”区位的实际,丹东市公安局振兴分局建立起以多警种合成作战中心为载体,多警联动、打防并举,构建“五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今年以来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2.76%,刑侦战线各项指标位居丹东市前列。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法院通过加强审判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内部潜力等措施,整体审判质量效率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检察院创建“制度建院、制度兴院”理念,用规范化管理保证履职尽责成效显著。

  振兴区连续15年获得了“平安区”称号、连续6年获得“平安示范区”称号,振兴公安分局连续5年全市考核第一,振兴区检察院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今年又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振兴区法院连续多年获得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去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在骄人的成绩背后离不开振兴政法人一代又一代的付出和辛劳,他们为全区的和谐稳定默默奉献着。

王怡在接待当事人

王怡(左)在接待当事人

解难事办实事的女法官

  转眼间,王怡已经从事民事审判工作8年了。

  2009年,王怡来到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法院工作,第二年开始办理民事案件,从那时开始,王怡在感受司法改革、司法进步的同时,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官,既要重视判决,更要重视调解工作。

  “人民法官为人民”并非一句话,它需要法官用工作热情、专业知识、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去诠释。王怡在处理案件时总是尽心尽力、一丝不苟。有一年,原告吕某某在被告丹东某医院住院期间,被查出患有血液疾病后,被告并没有及时安排原告到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并治疗。正因如此,原告以被告侵权为由,将被告诉至法院。

  该案是一起典型的侵权案件,案情相对复杂,王怡承办该案后,并未机械式地审理案件,在充分向当事双方释法的情况下,多次对原、被告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原告及其丈夫曾用闹访相威胁。王怡对原告及其丈夫的这一行为当庭制止,并批评教育,告知他们案件已经进入诉讼程序,一切要按法律办事,同时安抚原告与其丈夫的情绪,告知他们要相信法律,相信人民法院。对被告,王怡也多次做工作,被告认为不应当承担责任,但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被告最终也认为自己应当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该案调解结案。双方当事人对最终结果都表示满意,并感谢王怡。王怡告诉记者,达到了预期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这才是对她最大的认同与鼓励。

  王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以自己的勤劳、质朴、无私,在审判这个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孙敬东在自己办公室内办理日常工作留影

孙敬东

百姓和企业的“好管家”

  再过一个月,就是孙敬东48周岁的生日了。2006年,孙敬东从部队转业至丹东市公安局振兴分局工作,从警12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把部队的光荣传统带到工作中。

  孙敬东负责管理的两个行政村共5433户9084人。他走遍了辖区各个角落,为贫困户、残智人员、孤寡老人等照身份证相片856人次,调解民事纠纷600多起。

  去年以来,上级部门要求对社区信息采集录入,孙敬东接到任务后就立即展开对辖区企业、商业网点、居民住户逐家逐户走访。由于农村居民分散,加之路不好走,在走访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只能走十户八户。孙敬东将自己走访过的居民及商业网点按行政区划绘制成图,保存并打印后装订成册,不管是发生案件还是走访调查,只要拿上他的村组平面图,很多问题都一目了然。

  孙敬东在日常服务企业工作中注意第一时间掌握、化解和处置矛盾纠纷及治安警情。每月至少召开1次服务发展警企联席会,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辖区有一家企业老板向孙敬东道出了心中的苦闷:有一块地因为与村民无法谈拢地上物赔偿问题,企业无法建厂房。孙敬东查看了相关规定,又对村民进行普法宣传,最后,双方以合理的价格谈妥,厂房终于动工了。

  对于孙敬东的调解能力,不少老百姓都见识过。今年年初,辖区的一家生产谷粒脱壳机器的企业因为产品纠纷,老板的手机和企业座机号被对方采取了“呼死你”手段。万般无奈的企业老板找到孙敬东。在电话中,孙敬东向唐山那家农业大户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他的协调下,企业老板同意赔偿对方1500元解决了这个纠纷。

  辖区的百姓和企业都说孙敬东是他们的“好管家”,而孙敬东却说他只是做了一名警察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