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1979年,我国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确立了“着重调解”的原则。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再一次把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之一,提到与民事审判一样重要的位置。
可见,调解这一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方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承担起促进和发展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和谐,就是这个时代的“考题”。
近年来,本溪市各县区、各部门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和途径,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全力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为本溪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矛盾纠纷 从最小事开始化解
如何把矛盾纠纷都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是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第一道考题。
一边说:“一楼把水阀关了,我们生活用水都没有了!”
另一边说:“楼上漏水把我家地板都给泡坏了!他凭什么不给我赔偿?”
近日,本溪市溪湖区彩屯街道彩发社区11号楼2楼居民臧某家里水漏到楼下刘某家中,把地板都泡坏了,两家人就赔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引发了争吵,刘某就将自来水阀关了。
彩发社区调解员了解事情的真相后,苦口婆心地劝解,最后两家达成一致协议:臧某修好漏点,一次性赔偿刘某地板等损失费2000元。就这样,两家终于握手言和。
别看邻里矛盾是小事,可有的时候小事不解决就可能变成大事。
为了排查化解“小事”,本溪市各基层单位都通过设立网格员和调解员的形式,开展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此外,本溪市还利用社区(村)警务室建立了167个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室,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登记、回访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规范了调解程序和调解文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矛盾纠纷 用最快速度化解
矛盾纠纷化解如何又“准”又“快”?这是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第二道考题。
在本溪市溪湖区河东街道立新社区,居民不用打电话、不用跑上门,只要“扫一扫”手机,动一动手指,就能加入社区指尖上的移动调解室微信平台,如何解决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居民想知道、想解决的事,都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以往做调解工作,我们需要把当事人找到社区,或者到当事人家进行,这样往往需要一些时间。但是自从建立了移动调解室微信平台,我们只需要把当事人加到一个微信群,有时候几分钟就能把矛盾化解了。”立新社区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如今,立新社区指尖上的移动调解室内共有百余名居民加入,除了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也都在移动调解室内,他们通过微信的方式调解矛盾,让调解工作变得高速、高效。
同样,为了第一时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平山区积极打造多元化解网络信息平台,探索“互联网+”工作模式,提高现代化技术手段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上的应用,借助新开发的综治社会信息处理平台,将各职能部门整合其中,最终实现受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案件时,相关部门能够快速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案件发生的因由、动向,作出科学的判断。
矛盾纠纷 用最专业的方式化解
邻里之间的矛盾调解员一般都会解决,可是当“家暴”或者“医疗”纠纷产生,调解员可能就不那么专业了。这是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第三道考题。
于是,近年来,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在本溪应运而生。
2016年10月14日,在溪湖区河东街道办事处举办了家事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仪式。由此开始,本溪市首批26个家事调解工作室在全市其他几个乡镇(街道)陆续成立。
家事调解工作室行使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对婚姻家庭关系矛盾进行调解,及时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为家事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同时宣传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权益保障,以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推动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
调解室设立起组织机构,负责调解室具体工作管理和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选聘一定数量懂政策法规、懂心理辅导、热心和擅长调解工作的家事调解员以及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法律顾问,以确保辖区的家事调解工作顺利开展。
同样,2013年12月成立的本溪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也是本溪市专业领域调解矛盾纠纷的一个亮点。
本溪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3年多的时间里,秉持“依法、公正、快捷、便民”的工作理念,建立起充分协商调解的处置平台,化解了大量医患纠纷,患方诉求难解决和“医闹”越闹越起劲的“两难”局面明显改观,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如今,本溪市的矛盾纠纷化解之路越走越宽,创新机制和多元化的调解方式让化解矛盾纠纷变得越来越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