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抚顺县:走在文明法治的振兴之路上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黄硕 | 发布时间: 2018-11-20 10:05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以磅礴之势迅速推向全国。在过去的40年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

  抚顺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努力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始终以思想的大解放,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力求“最大政绩”与发展实绩有机统一,逐步依靠文明与法治来回答新时代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这一重大课题。

2018中国•抚顺县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盛况

2018中国·抚顺县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盛况

  强化党建 注重法治

  多年来,抚顺县始终依靠党建来引领乡村振兴,这其中的要点就是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和各领域,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彰显党建阵地的吸引力、服务力。

  抚顺县委坚持以对标先进、解放思想为先导,精选走在全国前列的县区和典型,开展了大规模考察培训、多层次学习研讨,推进了思想大解放、站位新提升。同时,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制定出台《抚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三年工作计划(2018—2020年)》和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共同富裕5个方案,从理念方向、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方面部署了相关工作,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5+N”制度政策体系,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制定了目标任务、明确了着力重点、优化了发展路径。

  除了强化党建,抚顺县将文明乡村创建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建设、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和全域旅游等诸多内容融入其中。今年4月4日,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揭牌仪式在八家子村委会会议室内召开。据了解,全国文明村镇是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国家级荣誉称号,每三年表彰一次。

  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地处抚顺市最南端,是全县文明乡村创建工作的典型代表,全村共有410户1250口人,其中党员55名。现有耕地面积2150亩,山地面积14500亩。创建过程中,全县立足实际,真抓实干,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资金。

  八家子村过去是公认的“三多一少”落后村,即治安案件多、上访多、赌博多,人均收入少。1995年,八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唐玉超刚上任时向村民们承诺,一定要让八家子村彻底变个样。从此,他开始了长达23年的“治乱”生涯。上任伊始,唐玉超发现想要让村民们富起来就得多学习,为了让村民随时随地学习法律知识,八家子村建立了法治宣传群,经常在群里发法律“考题”,只要第一时间回答正确,“考官”就会给答题者发一个小红包,此举大大地提高了村民学法的积极性。注重法治在八家子村早已经是一种传统。

  唐玉超告诉记者,从1995年开始,八家子村就开始抓法治。“要是没有和谐平安,村里就没有发展,加强法治建设,受益的肯定是老百姓。”于是从1995年开始,八家子村就开始制定自己的《村规民约》,并根据时代发展每年都要进行修订。唐玉超说:“最初版本的《村规民约》主要用来约束‘小偷小摸’行为,但现在村里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以我们的《村规民约》就开始更注重村民的个人道德修养建设,如每家每户都要维护自己门前的卫生环境,不能乱堆乱放。”

  除了《村规民约》,八家子村还创办了“八家子农民法制培训学校”,每年都根据村民的需求,运用“菜单式”授课方式,邀请法律专业人士,为村民讲解《刑法》《继承法》等法律。

  现在的八家子村,人人琢磨事,户户忙挣钱,遇事找法律,根本没有闲心赌博、打架。

抚顺县百姓载歌载舞、乐享平安

抚顺县百姓载歌载舞乐享平安

  创新调解 迸发能量

  在抚顺县救兵镇山龙村,住前后院的两位老人因厕所占地和屋檐流水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光吵架就有数十次。最终,他们在“公调对接”的调解下握手言和。今年8月,发生在抚顺县的这一幕情景,是抚顺县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探索建立现代基层警务新机制的一个缩影。

  在警力紧缺的情况下,抚顺县公安局推行“公调对接”机制,打开了无穷民力的大门,为现代基层警务注入了强大活力。

  “法院管不着,村里管不了,部门管不好。”这是大量矛盾纠纷的共同特征。百姓之间的矛盾,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够不上立案标准,但不解决又让人闹心。抚顺县公安局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公安机关,发案不破案是没本事,发案破案是有本事,少发案、不发案才是真本事。结合本地实际,经过探索和实践,该局建立“公调对接”机制,实现了公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机融合。

  所谓“公调对接”,“公”是指公安机关,“调”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就是在派出所设立驻所人民调解室,由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各派驻一名工作人员作为专职调解员,让公安民警与人民调解员合署办公。公安机关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同时,在行政调解中依托人民调解组织,建立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的有效对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开展教育、协商、疏导,化解社会矛盾,调处民间纠纷。

  今年10月25日,在抚顺县公安局后安派出所调解室里,所长王波和村干部正在接待有调解诉求的村民,仔细倾听村民的诉求,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王波介绍,后安镇由于人多地少及一些历史原因,社情较为复杂,经常发生一些矛盾纠纷。后安派出所建立调解室,把调解工作前移,调解员就在群众身边,能更深入、更有效地做化解工作,真正确保“小事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后安派出所的调解室主要由民警调解员和司法所专职挂点的工作人员组成。接到纠纷类警情,调解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解,引导当事人“以和为贵”,大大地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率和当事双方的满意度。

  今年8月,抚顺某公司在建设外环路及桥梁项目时,由于在运输沙土等货物时占用了刘某家的土地,被刘某用车堵了路,严重影响到了施工进度。接到报警后,王波先是找到镇领导和南彰村村干部,了解纠纷土地的归属权等,然后将双方当事人约到派出所,协商解决事宜,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成功化解了纠纷,有效确保了工程进度。

  据统计,从2014年“公调对接”工作开展以来,抚顺县公安局共调解1700余起矛盾纠纷,实现了同一矛盾纠纷重复报警率下降、集体访和越级上访数量下降、民转刑案件下降、基层民警调解工作量下降和矛盾纠纷调处效率提升的目标。同时,因证据不足和取证困难产生的疑难案件大大减少,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大大减轻。

抚顺县百姓喜迎盛世

抚顺县百姓喜迎盛世

  崇尚文明 亮点吸睛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抚顺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打造文明乡风,让群众“富口袋”更“富脑袋”。

  近年来,抚顺县深入开展“乡村美·文明行”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加大“百姓雷锋”和“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的挖掘和选树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为此,成功举办了2018中国·抚顺县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集中展示了煤精雕刻、满族秧歌等40余个非遗项目,百余名省内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演传统技艺,不断传承和提炼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和推广特色文化品牌,创建本土文化符号,为乡村振兴打造文化标志。

  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发动氛围浓厚,创新实施扫黑除恶宣传发动“1+1+4”行动,使每个乡镇都有一处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擎天柱”或类似的大型宣传广告,每个重要节点都有一个固定的大型宣传展板,每个村都有一个举报箱、一块通告板、一块宣传板,每户都发放一张告知单,确保扫黑除恶家喻户晓。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积极性,营造了乡风文明、和谐浓厚的氛围。

  抚顺县还不断在脱贫攻坚上聚合力,制定《抚顺县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强力推进“五个一批”工程,结合抚顺县城郊型特色农业扶持政策,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10项巩固提升工程,扶持贫困人口445人,为保质保量完成52户126人年度脱贫任务打牢基础。同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17个村被确定为省级试点村,争取资金3400万元,制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345”规划,到2020年全面消除“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