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故事】亲历者说|改革开放40年 沈阳市平安法治建设回眸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白国军 | 发布时间: 2018-11-13 21:25

  梦想变成了现实

  讲述人: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退休民警马凤国

  我是共和国同龄人,亲历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亲眼看到了我身边4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亲身体验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国家发展强盛带来的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我正在野战军基层服役任连队主官。当时连队住在山沟里,住石头房,吃高粱米,睡二层铺。去年战友聚会,我又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老连队。现在,战士们已经住上了三层小楼,暖气、自来水、电视、空调样样俱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转业到了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当时,全分局仅有两台旧吉普车,办案执法单位只有少量的三轮跨斗和两轮摩托,派出民警出警有时就是步行或骑自行车。基层派出所多数没有独立办公地点,条件非常艰苦。现在,分局不仅办公、办案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覆盖了公安工作的全领域、全时空、全过程,极大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效率和职能作用。过去的梦想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公安科技今昔谈

  讲述人:沈阳市公安局科技通信处民警李科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是公安科技建设和管理的直接受益者、见证者和推动者。

  1978年至1998年,乘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的东风,我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后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1998年至2018年,因公安工作需要,我调入沈阳市公安局,开始了公安科技建设、公安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工作。其中包括金盾工程、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公安科技创新等主要工作。

  改革开放40年,开展公安科技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十年产生一次巨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们的工作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既节省了警力资源,又降低了工作成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安科技使沈阳公安信息化建设跃上新的高度,其全新信息化警务模式,是对传统手工操作与人海战术警务体制与机制的一次重要变革,把以往民警的“脑袋信息”“口袋信息”“笔记本信息”变为可以全警共享的计算机信息,真正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办案”以及“一点登录、全警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实现“扁平化”指挥调度的工作目标。这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是对公安警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创造了民警摆脱手工办公、办案的历史,开创了信息化主导警务的新篇章。

  我检察事业的生命坐标

  讲述人: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副主任汤英伟

  “我叫汤英伟,今年48岁,在于洪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我习惯这样介绍自己,对我来说,检察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已和姓名、年纪同等重要。回溯生命的坐标轴,突然想起15岁时,我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叫汤英伟,今年15岁,我希望成为一名人民检察官。”

  第一次与检察工作结缘

  那年我15岁,初中毕业,放弃念高中、考大学,毅然决定考入当时的沈阳政法学校。那时的检察服和军装很像,绿色衣裤、大檐帽、红肩章,穿在身上英姿飒爽,在那个年代绝对是最靓丽的风景。

  1990年毕业,本以为可以留在检察院,但当时出台了新政策,只有大专以上学历才可以分配,我只好在学校分配下去了法律事务所工作。1994年,国家改革取消大学生分配,检察院和法院全面面向社会招录,我要与大学毕业生一起面对考试。经过刻苦备考,我终于成为了一名人民检察官,穿上了我挚爱的检察服。

  1995年考入检察院,一晃到现在已经23年,检察机关1978年恢复建院,1994年开始增加人员,可以说,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是伴随着检察机关的壮大而成长起来的。

  第一次提审时铩羽而归

  作为一名检察新人,当时我大部分时间主要从事内勤工作。即使任命为助检员以后也很少办案,一般也只办理一些简单的盗窃案件,故而觉得办案很容易。有一次,一名办案检察官要开庭,让我替他去提审一名强奸案件犯罪嫌疑人,我十分“轻敌”,没有做任何准备就拎着案卷前往。当我核实了犯罪嫌疑人身份,告知完诉讼权利,让其交待犯罪事实的时候,那名犯罪嫌疑人大大咧咧地坐在那里,嬉皮笑脸地说:“检察官,我是冤枉的,我喝完酒往家走,那女的冲出来把我推倒了,我喝多了不知道,不是我强奸她,是她强奸我。”听了他油腔滑调的狡辩,我当时气得真想把案卷拍到他脸上,我强压怒火,继续讯问,可是他始终不认罪,最后我只好抱着案卷垂头丧气地回到单位。当主办检察官看着我记了一半的讯问记录时,眉头紧皱,神情严肃。我忐忑不安,就像一名学生交了一份不合格的考卷,第一次强烈感觉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官我还差得很多。从此以后,无论办什么样的案件,我都会做充足的功课,从不打无准备之战。

  第一次体会眼前一黑

  检察机关的工作强度很高,我一直认为自己虽然是女同志,但身强体壮,弱不禁风这类词语与我毫无关系。

  2003年严打,大量案件堆在我们每名办案人面前,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都要加班。那时候,我刚刚任职公诉科副科长,那天和往常一样,和同事一起去看守所提审,除了中午吃饭歇了一会儿,一直在提审室提审,一天提审了8名犯罪嫌疑人。到五点钟从提审室出来,走到地下通道下楼梯时,忽然眼前一黑,晃了几晃向楼梯下栽倒,幸好被前面的同志挡住了。

  经过及时调整后,我很快又投入到工作中。

  严打结束,我被评为市严打先进个人,这是我参加检察工作以来第一次获得市级的荣誉,内心无比激动的同时,也深刻感到自己还需继续努力。

  2006年,因工作调动,我到了政治处工作,告别公诉席那一刻,内心有一丝丝的失落,不舍为之奋斗过的青春,不舍一同战斗的战友。离开公诉岗位已有十余年,我对公诉工作的情怀至今未改。从检二十余年,我对检察工作的热爱始终如一。我见证了检察事业的成长,检察工作也燃烧了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