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乡青山云出岫,玉都碧水润万岩。岫岩满族自治县因玉闻名,因山而美。
2018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岫岩荣登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
平安、和谐不分家,一个重于泰山,一个民之所盼。
改革开放40年,全县法治建设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法系统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群众身边的平安工程越筑越牢……这是一份鲜活的成绩,也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政法部门和政法干警切实履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责任使命,2005-2016年,岫岩连续11年荣获省级平安县,2017年荣获省级平安示范县。
一项项法治建设的成就勾勒出一幅幅平安和谐的美景,虽无法一一呈现,但其中亮色,总能让人流连忘返。
法官现场勘察
【基层风采】
三代刑警人 铁血铸警魂
40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岫岩公安的使命与光荣,他们是时代号角下的冲锋者,他们是社会稳定的捍卫者,他们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守护者。
“刑侦专家”:做好传帮带
两鬓斑白的王风德是岫岩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工作年头最长、资历最深的老刑警,曾被省公安厅评为“刑侦专家”。从警30多年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00多起,重特大案件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余人。他带过的徒弟有30多个,其中就有全国公安系统爱民模范王大伟。
谈起改革开放这40年来的变化,王风德感慨万千。他说过去每逢发生案子,最愁人的就是交通工具不便,侦查员往往需要骑着摩托车,甚至自行车去办案。其次就是要多上人,效率低不说,有时还破不了案。现在办案有足够的交通工具,再辅以现代化科技手段,破案效率大大提高。
“破案能手”:敢于挑大梁
今年43岁的赵家有是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平时不善言语的他干起活来却劲头十足。
“我当刑警这些年,最深的感触是,破案前的使命感,破案后的荣誉感,是我不离开刑警的原始力量。”赵家有作为刑警队里的中坚力量,他敢于挑大梁。为应对当前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多样化、反侦查能力强的变化,他不断加强学习,不断适应新形势,努力把传统侦查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无往而不胜。
从事刑警工作17年来,赵家有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00多起,其中重特大案件20多起,打击处理各类犯罪嫌疑人300余人。
“网络奇兵”:痛并快乐着
侦查员邵仟今年31岁,是刑侦大队年轻侦查员中网络侦查技术最出色的。邵仟从事刑警工作刚刚4年,他说自己每天都在“痛并快乐着”中度过,“痛”是因为压力大,快乐的是他热爱刑警这份职业。
作为年轻的一代刑警,邵仟和很多年轻侦查员一样十分注重向老同志学习,向实战学习,向网络学习,充分发挥年轻人熟悉网络的特点,钻研各种新型侦查技术,在破案过程中成为一支“网络奇兵”。
【改革缩影】
风雨数十载 迢递法治路
上世纪80年代的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还是一个小院落,几间平房连在一起当办公室,只有一个审判庭。全院30多个干警,大家挤在一起,冬天的时候烧上地炉子,热闹而又严肃。
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岫岩县法院在改革的浪潮里,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岫岩县法院从最初的不足1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余人,办公场所由两间办公室发展到现在建筑面积为15000余平方米,集办公、立案、信访接待、审判、后勤保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审判大楼。
党的十八大以来,岫岩县法院共有9个集体和42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8个集体和30名个人受到县级表奖,哈达碑法庭和刑事审判庭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二等功”。截至今年10月31日,岫岩县法院结案率达到88.57%,在全省各基层法院结案率排名中名列前茅。
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岫岩县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而不懈努力!
【服务聚焦】
检察院: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列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连出重拳,形成了震慑效应。
今年8月,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活动的部署,岫岩县检察院将人民群众食用率高、面广的传统食品纳入监督范畴。在发现个别饭店在加工油条过程中超限量使用明矾后,检察院立即监督相关部门吊销这几家饭店食品经营户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处罚食品经营者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为扩大监督成果,岫岩县检察院对检察人力资源进行调整,民事行政检察队伍由原来3人增至7人。同时与县食品药品管理局、卫生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沟通协作机制,为守护群众健康提供了司法队伍和工作机制上的保障。
信访局:开启信访“绿色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岫岩满族自治县信访局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为其开启“绿色通道”,以协调减免诉讼费的方式,帮助信访人依法维权。
同时坚持信访法治化、依法处理、访诉分离的原则,积极引导信访人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强力推动“合理诉求”向“合法诉求”转变,建立了驻厅律师制度。联合县司法局,聘请有资历的律师进驻信访大厅,为信访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
信访局还健全完善了“全方位、全覆盖”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建立台账,制定解决方案,方案中必须体现“五位一体”包保责任和解决时限,与接访包案、带案下访、包片督办等无缝对接,实现“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
【政法先锋】
21枚勋章背后的21处伤疤
18年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给岫岩满族自治县司法局雅河司法所所长文需雁的身上留下了21处伤疤。其中最显眼的一处是右胳膊肘上的。
留了21处伤疤,也得了21枚荣誉勋章。这对文需雁来说,并非巧合。
2009年4月的一天。于岭村村民与刚刚入驻的某企业因为土地问题双方聚集了50多人,就要打起来了,文需雁奋不顾身调解时被铁锹砍到了右胳膊肘,他带伤调解,终于打动了双方的当事人,达成了协议。事后,文需雁右胳膊肘的这处伤被缝了近20针。“拼命三郎”的名声便在坊间传开。
“老雅河5369户,没有一户我没走过的!”文需雁是个名副其实的“排雷”专业户。2012年他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2013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2015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
10月29日中午,调解归来,从警车上下来的文需雁感慨道:“现在的条件好多了,开车去十几分钟就到,这要在20多年前,一个小时也到不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文需雁在雅河乡政府任司法助理时,办公环境极为艰苦,只有一人,一个办公桌,与其它站办所联合办公,共用一个办公室。如今所内共有4人,办公用房达到了省司法厅统一的“四室百平”标准。
过去开会需要提前两三天通知,不然会议人员无法凑齐。现在,手机、互联网等极为便捷。文需雁成立微信群,将各村的调解员、信息员纳入其中,可以在第一时传递信息,讨论案情,指导调解等工作。
据统计,18年来,文需雁带领的雅河司法所调处各类纠纷2000余件,调成率高达99%,挽回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为困难群众捐款2万余元。18年来,文需雁3次放弃提拔,手把手带出7名徒弟,其中有3人走上了重要岗位,两人担任了司法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