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初心不改着警装 使命不怠谱华章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辽宁省沈阳第一监狱 黄赫然 | 发布时间: 2018-11-14 13:36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今年8月份,辽宁省司法厅政治部在全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征文活动。活动通知下发后,各市司法局、省属监狱戒毒系统各基层单位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干部、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踊跃参与。截止目前,经评审,评出一等奖13篇,二等奖23篇,三等奖43篇,优秀奖64篇。现将一等奖作品在辽宁长安网刊发。

初心不改着警装  使命不怠谱华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之后,我的微信朋友圈被这样一段文字刷屏了:"一位老人,64岁,3个半小时,57页,32385字,全程站立,只喝了一口水,没有去一次厕所。没有任何人能轻松的对待工作,也没有任何人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得到众人的青睐。"这位老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他用掷地有声的报告感动了十四亿国人,也向全世界诠释了伟大的中国梦。

  奋斗是青春的最高礼赞,中国梦需要用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来共同构筑。一直以来,我都认可一句话: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而我的职业正是默默无闻、负重前行的监狱人民警察,我身边的战友正是那些身着威严警装,十年如一日坚强屹立在监管改造工作最前沿,用血肉之躯筑成高墙,用忠诚与坚守捍卫法律尊严,用青春与汗水让头顶的警徽熠熠生辉的监狱人民警察。

  去年,我有幸参与到辽宁省司法行政系统"最美人物"故事讲述会的筹备工作中,负责人物事迹的采写等项工作。期间,走进不同单位,新接触到了一些为监狱事业发展而默默耕耘的老少战友,也通过深入采访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立警为公是他们的坚定信仰、公正执法是他们的从警导航,净化罪恶灵魂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帮助浪子回头是他们的崇高理想。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坚韧执着,看到了无畏坚守,也明白了什么才是监狱人民警察的初心不改、使命不怠。

  接下来,我想讲讲他们的故事……

  2013年的一天,铁岭监狱的气氛紧张而凝重,警察医护人员正冒着巨大风险,为一名艾滋病犯做手术。人们不禁会问,在这个谈"艾"色变、避恐不及的年代里,监狱怎么还管做手术?铁岭监狱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社会医院不愿承担风险接收艾滋病犯,而病犯身体免疫力低下,随时有生命危险。经过铁岭监狱党委研究,为了挽救病犯生命,这个手术必须立即做,在监狱做。紧要关头,有一个人勇敢的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我来!我从警之前在社会医院外科干了12年,已经是主任医师了,手术经验丰富,这台手术,我来做最适合!"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术中稍有差错,造成血液直接接触,便有极大几率被感染上无法治愈的艾滋病毒,为此葬送一生。

  他就是于宏伟。2010年,时年34岁的他为了完成儿时的警察梦,毅然放弃了让人羡慕、条件优越的某医院外科主任身份,通过公务员考试被招录到辽宁省铁岭监狱,成为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负责病犯的管理和医疗救治工作。当谈及这台惊心动魄的手术时,于宏伟只是淡然道:"形势所迫,监狱医生里面我的手术经验最丰富,我不上谁上?被艾滋病毒感染的风险大家都知道,只能尽力做好防护,处处谨慎,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为病犯根治疾病。"然而,我们在饰演生命中的任何一幕时,都会付出一些代价,谁也无法逃脱。为艾滋病犯进行手术后,于宏伟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总是在睡梦中惊醒,怀疑自己被传染上了艾滋病,甚至多次偷偷到医院做了HIV检测。于宏伟也为自己的警察梦付出了代价,在多年的工作中,因长期密切接触开放期结核病犯,被传染上了肺结核。职业的高风险和低回报并没有让这位热血男儿退缩,相反,却让他在饱经磨砺后,更加忘不了从警的初心。

  走进壁垒森严、集中关押着重刑犯的沈阳第二监狱,我见到了九监区副监区长李文明。他始终坚守在监管改造一线,用自己的秉公执法、正气凛然、履职尽责,拯救着一个个扭曲的灵魂。从警17年,李文明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超乎常人的努力,保证了高墙内这片土地的安宁,在润物无声的坚守中,彰显出监狱人民警察忠诚干净担当的本色。17年来,经李文明教育改造的服刑人员足有千余人,他成功转化了有自杀、凶杀等危险思想的危顽犯近百人。这不是一组简单的数据,而是一名监狱警察17年殚精竭虑的心血结晶,是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和谐音符,更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作为的真实写照!

  走进辽宁省凌源第一监狱,我见到了已经两鬓斑白的司法部一级英模邱建国,并被这位老英雄的英勇果敢深深感染。时光追溯到1986年秋夜,邱建国正在办公室整理材料。突然,一名罪犯悄无声息的溜进了干警办公室,用自制凶器抵住了邱建国的后背并威胁道:"把警服脱下来!不然扎死你!"面对突发险情,曾服役于某集团军钢七连(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原型)的邱建国视死如归,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顽强反抗,奋力将意图抢夺警服脱逃的凶犯扑倒并牢牢压在身下,与闻声赶来的同志一同将凶犯制服。邱建国以其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与罪犯殊死搏斗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和担当!

  2017年12月,我听闻了一个不幸消息,时任省女子监狱一监区监区长的张晓兵同志因病逝世。在很多人口中,我了解了她的人生轨迹。时年50岁的她,出生在双警之家,父母均在辽宁监狱系统工作。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使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成为她儿时的梦想和追求。自1992年伊始,她伴随着辽宁监狱事业的发展,一路从分监区长、干事、管教副监区长、科长、监区长的岗位上砥砺前行。从警25年,她始终奋战在监管改造工作最前沿,直接管理服刑人员2000多人,教育转化危顽犯170多人;从警25年,她陪伴服刑人员度过了25个除夕;担任监区长的十年间,所有的节假日她都一如既往的在岗执勤。2012年,张晓兵同志不幸患上了胃癌,在术后25天不顾家人劝阻毅然重返工作岗位。患病五年间,为了更好的完成监区各项工作,她刻意隐瞒病情,以顽强的意志坚守在自己无比热爱的监区工作岗位上。在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期间,她几次昏厥在工作岗位上,经检查发现胃癌脑转移,她一次次拒绝同志们的送医请求,毫不犹豫的选择坚守岗位,直至弥留之际,她中心挂念的仍是工作。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初心不忘、使命不怠。张晓兵用生命诠释着她的从警初心,用始终如一书写着对党和监狱事业的无限忠诚,用无私奉献刻画着对监管岗位的使命不怠。

  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平凡的从警路上少有鲜花和掌声,难有光彩夺目、立竿见影般的骄人成绩,因为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本身就是日积月累的保障监管安全稳定,一复一日的教育转化帮助浪子新生,将一个个扭曲的灵魂改造成守法公民。在推动辽宁监狱事业发展的浪潮中,很多人都经历了迷茫与彷徨,走过了坎坷与荆棘,耐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寂寞和被人误解的酸楚,也经历了"舍小家为大家"的艰难抉择。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他们毅然决然、奋力向前的坚定脚步。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他们面对艰难时,无惧;面对危险时,无畏;面对利益时,无欲无求!他们不计回报的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监狱事业,却把对家人的愧疚深深埋在了心底。

  监狱人民警察的岗位深藏在高墙电网内,在充斥着社会负能量的空间和环境中,坐在"火山口",守着"炸药库",无法被外界熟知,更谈不上理解和包容。在巨大的监管压力、家庭压力、健康压力等诸多困难前,广大监狱人民警察没有一句怨言,更没有退缩,反而献完青春献子孙,将辽宁监狱精神代代传承,秉承着"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为新中国的和谐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归高墙电网内的工作岗位上,一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教会我们的,是不忘初心和不辱使命,那些平凡的、琐碎的、繁杂的、枯燥无味的工作,总要有人来做,总要有人负重前行。但我们懂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所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我们终将到达梦想的彼岸。

  然而,又有多少认可、理解和包容能缓解我们的疲劳和疼痛。前不久,全国各地的部分景点面向公安干警免费开放。同为警察,身在不同岗位,不都是在为社会的安全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吗?难道不同警种还要分出个三六九等?一直以来,监狱人民警察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中,但我相信,每一名监狱人民警察都知道,我们捍卫的是法律的尊严,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我们流下的每一滴汗水,终将成为构筑中国梦的坚实基础,终将成为灌溉未来的甘甜雨露。

  "位卑未敢忘忧国。"尽管我们只是国家司法行政系统最最普通的干警,但是习近平总书记说:"普通人最伟大"。这就是监狱人民警察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政治本色、信仰底色。风雨兼程,寒暑冬夏,我身边的战友们依然奋战在监管改造第一线,永不违背入警时的铮铮誓言,永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嘱托,永不忘记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与忠诚。正可谓:"初心不改着警装,使命不怠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