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功勋调解员:不断书写人民调解新荣光
讲述人:大连市西岗区金钥匙社会矛盾调解中心调解员周玉芬
我叫周玉芬,生于1958年,从事基层司法综治工作31年,退休后成了大连市西岗区金钥匙社会矛盾调解中心的调解员。
几十年来,我始终坚信“没有拉不开的架,没有调不好的怨,没有解不开的结”,无怨无悔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调解服务。2003年8月,因为企业转制,一批下岗职工与欠款的某家大型民营企业发生了激烈冲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当时我担任西岗区香炉礁街道综治办副主任,接手该案后,我一面积极帮职工依法维权,一面严正与该民营企业交涉,终于为下岗职工争回了139万多元的款项。
几十年来,我荣获了全国、省、市、区各级多项荣誉,以及司法战线先进个人、省功勋调解员等,以我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喝狼奶长大的女人》获得中央政法委的表奖。然而相比较于这些,我更看重的还是居民的要求和满意度,“群众满意,当事人的权益不受侵害”是我最大的心愿。
“70后”优秀网格员:确保小网格里的大平安
讲述人:大连市沙河口区李家街道锦云社区网格员田静
我叫田静,生于1972年,中共党员。1999年7月来到社区,从事过民政、党务工作,但我最骄傲的还是现在从事的综治事业。
辖区平安和谐是我最大的心愿。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2016年,我发起创建了锦云社区“暖心”调解工作室,成立的初衷是希望工作室能有人气、接地气、事事和气。通过“暖心”调解,70多岁的老父接纳了流落在外的浪子归家;多年的老邻居不再计较鸡毛蒜皮,重新握手言和;“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父女俩解开心结,重归于好……
多年来的社区工作和辛勤付出让我收获了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我喜欢长辈们亲切地叫我“闺女”“孩子”,同辈们叫我“姐妹”,晚辈们称呼我“阿姨”。这些是我的快乐,也是我的骄傲!
“80后”政法新兵:永远做政法改革的践行者
讲述人:大连市委政法委派驻沙包社区第一书记邹思宇
我叫邹思宇,生于1983年,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尽管我已有11年的政法工作经历,但是在改革开放40年和政法改革的时间维度里,在政法系统的诸多前辈面前,仍只能算是一个新兵。
我是2008年参加政法工作的,起初在金州区司法局,2011年调入市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处,有幸参与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司法体制改革之中,见证了改革的诸多不易和伟大成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未来我们将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成为政法改革的主要力量。今年4月,我报名参加了选派干部驻村工作。从了解到的情况看,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在农村,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也在农村,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我将不忘初心,永远做政法改革的践行者。
“90后”平安志愿者:愿为平安大连建设的“填缝剂”
讲述人:大连市平安志愿者高鹏展
我叫高鹏展,生于1992年,是大连的一名平安志愿者。大学毕业后,我曾以优秀大学生储备身份到大连市委政法委工作,目前自主创业。在政法委工作期间,我有幸与大连平安志愿者这个大家庭结缘。
这是一个庞大而温暖的集体,26万名平安志愿者26万“兵”,尽管大家年龄不同、工作不同,但守护大连这座城市平安祥和的目标相同。作为平安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我深知平安志愿服务是平安大连建设的“填缝剂”,我们可以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更细致地服务社会和百姓,同时,我们又像是一股暖流,凝聚起整个社会参与平安建设的强大力量。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相比老辈人的艰苦努力,我们小辈更多的是在坐享改革的红利。自己作为年轻一辈,虽然对祖国的贡献微乎其微,但我愿用自己的热情、活力和赤胆忠心为祖国母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