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清时的繁荣、民国时的混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辉煌都在沈阳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时,沈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蜕变。
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沈阳在“历史的一瞬”翻天覆地、沧海桑田,改革之手镌刻下无数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特别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实现了总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85亿元,为1978年的130倍。在这一经济数字的背后,平安沈阳建设功不可没。
改革风劲满眼春,法治扬帆正当时。40年来,一拨又一拨的“政法人”“法治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情投身创建“平安沈阳”“法治沈阳”“和谐沈阳”,结出了众多彪炳史册的改革探索成果。
40年弹指一挥间,变化数不尽、说不完……
公安检阅
【见证】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沈阳市公安局在同一天宣告成立,成为这座城市最早的政法印记。
●1981年1月10日,以吕海鹰为首的反革命杀人案告破,此案不但成为群防群治的典范,公安机关也开始注重组织群众联防巡逻,压缩犯罪空间。
●1995年2月,沈阳市综治办、市建委等8个单位联合下发《沈阳市文明小区、楼院创建活动方案》,在全市开展“安全小区”创建活动。
●2012年8月28日,《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平安沈阳”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正式下发。
●2013年至今,沈阳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
●2017年,沈阳市委政法委开展了“全民参与护家园、众志成城保平安”守护活动和信访事项“融冰行动”,收效明显。
平安固基 秋来硕果挂满枝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热切的期盼。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的40年,“醒得早”的沈阳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也始终行进在平安建设的康庄大道上。当我们展开“平安沈阳”建设的瑰丽画卷,一组组数字、一项项成果跃然纸上,是那么的清晰可见、真实可感。
1998年,沈阳市为了减少“缓步台案件”的发生,开展了“楼道亮化工程”,意在结束楼道内没有照明设施的历史。截至同年底,全市共安装自熄节能灯23万盏,直接受益居民70余万户。1999年12月,全市开展的“广电杯”市民最满意的10件实事评选活动中,“楼道亮化工程”排在市民最满意的10件实事之首。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灯亮了,楼道亮了,老百姓的心里更亮了,这项创新之举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从2008年开始,沈阳市利用两年时间,在4个层面、30个领域全面推进平安沈阳建设树立100个平安建设示范样板。在“平安金融”创建活动中,破获金融领域犯罪案件33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7人,涉案金额1.5亿元,追回458万元。在全市社区(村)开展了以“无刑事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无邪教活动、无传销活动、无黄、无赌、无毒”为标准的“八无”社区(村)建设活动。
2016年至今,沈阳市各级综治组织围绕“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的理念,通过持续推进以“建强三支队伍、搭建两个平台、配备一套系统”为基本内容的“三二一”工程,全市62.6%的社区和54.9%的村达到“八无”标准,沈阳市已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
数据无声,却是沈阳实践的最佳注脚。
法治保障 公平正义护振兴
深入推进平安沈阳建设,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
近年来,沈阳市从打造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开放环境、要素环境、设施环境、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着手,竭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其中,提出要打造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深化“平安沈阳”创建,健全社会和谐共建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
今年7月9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实施意见》。涵盖从立案、审判到执行等各个司法流程,涉及公司类、金融类、知识产权类、劳动争议类、行政争议类以及执行类等各种矛盾纠纷。沈阳市检察机关严厉打击盗抢企业资产等侵犯企业及其管理人员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妥善处理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绑架、非法拘禁等案件。
依法行政,要做“加法”,更要做“减法”。自今年5月1日起,沈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接待大厅继续执行365 天无休模式,办理事项一次性告知,材料齐全一次性办结,免费提供照相、复印服务,对紧急事由开辟绿色通道,这只是沈阳市公安机关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缩影。
一项项改革举措,贯穿于司法改革和司法权力运行的方方面面,沈阳逐步筑起一道道保障公平正义的坚实防线。
普法宣传 夯实法治建设根基
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普法”这个新名词的诞生,到今年“七五”普法进入第三个年头,沈阳的普法之路走过了30余年的光辉岁月。
早在2000年,沈阳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城市的目标,标志着沈阳创建法治城市正式起步。经过多年的法治实践,沈阳市的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经营、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普法宣传、法治监督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2008年,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司法局、沈阳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下发了《关于推进法治城市 法治区县(市)创建活动的意见》(沈法治办[2008]6号),对全市法治城市、法治区县(市)创建工作作出了进一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高度重视法治创建工作,普法脚步坚实而有力。2016年10月20日,沈阳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法治宣传志愿者协会。沈阳市在全国首创了以手机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利用企业服务号对普法宣传活动进行全方位网络化管理的“指尖普法”新模式。
创新引领 忠诚实干筑平安
“小区封闭起来,安装了视频探头,每天有保安来巡逻,不仅环境更好了,而且更安全了!”日前,在沈阳市皇姑区明西小区里,居民站在安装有电子刷卡系统的安全门前细数小区里的变化。
如今,在警务改革中,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探索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组团住宅楼安全管理新模式,切实解决人防、物防、技防落后等问题。皇姑区明廉地区今年以来刑事警情下降了70%,通过推动社区警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促进警务资源与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密织了一张“动态巡防、快速反应、专群结合”的安全防护网。
“防范胜于打击,针对流动人口多的小区,警方把安全防范教育放在首位。”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辽河派出所教导员臧广颐介绍说,这个小区里建立起全市第一家社区里的“禁毒教育基地”。
近年来,沈阳市公安局牢固树立“最大的风险就是发现不了风险,最大的隐患就是自认没有隐患”的创新理念,积极开展沈阳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和“雪亮工程”建设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力量,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
改革东风劲鼓,平安暖意更浓。沈阳市政法机关将现代科技应用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现代化的强大动能,先后建立了智慧交通、智慧安监、“金雕查控网”、公共安全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平台,为平安沈阳建设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建设平安沈阳,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步入新时代的沈阳人民有决心也有信心共建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