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平安是靠脚板子走出来的
“当警察就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在社区也一样,穿上警服,认识我的知道我是关兴国,不认识我,我就是一名普通警察。穿警服是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人民警察的宗旨不能忘。”关兴国很朴实,有一说一。
采访关兴国,记者耳濡目染群众对他的喜爱,听说有记者采访,沈阳市大东区二台子街道摩尔社区、林韵社区来了将近20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述有关关兴国的事。记者从他们的讲述中还原了一个优秀社区民警的光辉形象。
关兴国出身贫苦家庭,在野战部队服役18年。他不能忘记老团长苦口婆心的一番话:不要考虑肩上的“豆”增加几个,首先考虑“豆”能不能被抠掉!
15年前,他以坦克营正营职转业,到公安机关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民警。他兢兢业业工作,时刻考虑每做一件事是否对得起身穿的警服、头顶的警徽,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做社区民警,他就像电影《今天我休息》里的马天民一样,喜欢和老百姓在一起,以其真心、人格魁力影响他周边的人,他为老百姓做事,不求名、不求利,但求内心愉悦。
他每月定期组织召开由社区干部、楼长、居民代表和平安志愿者参加的治安消防安全培训会,通报辖区突发情况并分析治安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盗知识宣传,以及消防隐患问题讲座,提出整改措施,以切实提高辖区的平安指数。
社区民警的工作几乎是没有边界的,关兴国不允许自己有“这我管不了”这样的回答。摩尔社区居民曹臻说,关兴国工作特别认真,有一家保健中心开在二楼,他接到消息就去走访,现场老年人居多,一旦发生意外容易导致踩踏危险。他认真检查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嘱咐工作人员千万注意安全,现在他只要有空就过去看看。摩尔社区干事王艳伟说,关兴国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花费了不少心血,志愿者是流动的,如果人家不干了也没必要和你打招呼。他走访可能流失的志愿者,动员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社区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帮助关兴国的人越来越多,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群防群治效果已然显现。
摩尔社区纪检监督员康贵荣告诉记者,关兴国天天深入基层,在百姓中口碑很好,挑不出毛病!
沈阳市公安局大东分局二台子派出所社区副所长刘猛说,关兴国下社区的时间最长,有时所里有事,大家都不忍心让他回来。他干活“细”、业务“忙”、工作“累”,以实际行动拉近了民警与老百姓的距离,也带动了所里的其他社区民警。今年前七个月,二台子派出所社区工作在分局排名第一,这是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与关兴国的工作分不开。
“有事找关哥,一个电话他准帮忙。”这是摩尔社区和林韵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的共识,因为大家相信关兴国。他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居民楼每个单元门口都有他的公示牌,电话、微信号等信息都在上面。
熟悉人群、熟悉社区,关兴国每天行走在社区,用微笑迎接每个人。态度很重要,不管自己心情怎样,对群众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能把负面情绪发泄到群众头上。对于需要照顾的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照顾。你对群众用真心,群众就会回报真情。
其实,关兴国并没有什么比他人更优越的条件,他靠的只是一片赤诚的工作热情。有了这股热情,群众在他的眼里就是自己的亲人。所以在失独老人身边,他是孝顺的“好儿子”;在弱势群体身边,他是热心的“娘家舅”;在急难无助者身边,他是万能的“关大圣”;在人生迷航者身边,他是耐心的“领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