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沈阳市沈河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纪事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张乐悦 文并摄 | 发布时间: 2018-08-08 10:51

  编者按: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那么,如何才能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这是全社会都在钻研的课题。

  沈阳市沈河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心防细胞”工程建设为抓手,突出防范和化解社会心理问题。

  沈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解晓非告诉记者,沈河区大力推进“心防细胞”工程建设,从源头上发现安全隐患、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了沈河区社会和谐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沈河区大西街道杏林社区周莉书记为居民做心理辅导

沈河区大西街道杏林社区党委书记周莉(左)为居民做心理辅导

沈河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为初三学生减压

沈河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为初三学生减压


  打开“心”结

  小雯(化名)是沈河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她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甚至无法独立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我们经过了解,发现小雯不是不想认真听课,而是她的成长环境等因素,导致她不习惯集中自己的注意力。”8月6日,沈阳市沈河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所所长刘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经过规则意识、注意力训练、日常学习指导等心理辅导后,如今小雯能够专心听课了。

  2012年,在沈河区政府高度重视下,沈河区在全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所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站内配备沙具、沙盘、宣泄放松设备以及心理测评软件等,建立了符合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同时,全区还选聘了65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正规军”。

  刘洁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全区各学校隔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保障心理健康学科开课率100%。在教学中,一切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朝阳一校吴丽娜老师的“赢得友谊”一课,教会学生知道宽容、理解、守信用的良好品质是赢得同学友谊的重要方面;实验中学郑佳熙老师的“守望天使”一课,教会学生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与父母正确的沟通方法;二十七中刘琳琳老师的“气质”一课,使学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学会完善自己气质的方法。

  2016年12月27日,沈河区还召开了首届心理剧大赛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来自11所学校的心理剧在会上进行了汇报演出。学生们朴实不失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评委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观赏校园心理剧,就像喝一杯果汁,既有营养,又值得品味。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沈河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家长们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愿意把与孩子沟通中出现的困惑向我们倾诉,寻求解决方法,他们不再单纯责怪孩子,而是积极地向我们寻求帮助,学习正确引导孩子的方法。”刘洁说。

  牢筑“心”防

  家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这样的家庭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在那些我们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地方。

  2012年11月15日,沈阳市公安局沈河分局五里河派出所接到一老年妇女报警,经民警鲁振伟、曲波了解,报警的张大娘几年前和老伴儿从吉林来沈阳打工,老伴儿年轻时就酗酒成性,一喝酒就打老婆。鲁振伟了解情况后,对张大娘的老伴儿说:“先做伤害鉴定,以前的伤也能补做,不管你打了谁,只要构成轻伤害,都要判刑。”

  鲁振伟的一席话把张大娘的老伴儿镇住了,他马上承认了自己家暴的事实,并填写了《家庭暴力案件出警情况登记表》《家庭暴力案件反馈登记表》《伤情照片说明》。一本“家暴档案”就这样建立了。

  随后,张大娘的老伴儿还在社区工作人员、邻居、民警的见证下,给张大娘认了错,并写下《戒酒保证书》和《不打老婆保证书》。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鲁振伟都要回访一次,和老两口唠几句家常,观察一下处理效果。如今,张大娘早就已经把鲁振伟、曲波当亲人了。

  鲁振伟是沈阳市公安局沈河分局山东庙派出所副所长。2009年,鲁振伟在走访中发现一起因家庭暴力导致妻子杀死丈夫的案件后,他认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之后,他潜心钻研这方面的法律政策,用心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和案例,确定了他今后为民排忧解难的主攻方向。

  得益于鲁振伟在反家暴领域的探索,沈阳市沈河区全区111个社区都成立了“反家暴投诉中心”。

  鲁振伟将辖区内110报警案件中的225个家庭建立了档案,对有家庭暴力的家庭和对家庭成员施暴人员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在他的推动下,沈河区妇联正在将他创建的反家庭暴力的社会管理体制向全区各个街道社区推广,在全区15个街道办事处111个社区建立“110反家暴投诉中心”,建立家暴档案1700多份、查处家暴案件1000余起、发放《告诫书》1000余份,有效地保护了妇女儿童老人等家庭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沁入“心”房

  在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街道杏林社区,有个尽人皆知的温馨驿站——温心调解室,居民们谁有什么烦心的事儿,都愿意去那里坐坐。用社区党委书记周莉的话说:“我就是要给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能说心里话的地方!”

  周莉告诉记者,杏林社区不仅加强实体服务,也将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打造社区特色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人进行心理疏导,为社区百姓减压、解忧。

  8月6日,记者来到这个温心调解室,只见房间内摆放着橙色的躺椅和茶几,布置得十分温馨。“心理咨询需要一个独立、安静的空间,能让人感到放松、舒适,凡是来咨询的人都会在这里得到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的服务。”周莉介绍。

  记者注意到,温心调解室里还配备了沙盘游戏。周莉告诉记者,沙盘游戏能有效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各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药物与酒精依赖、人格失调和自恋型人格障碍等,运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和心理咨询技术,帮助和陪伴居民走出情绪困扰,重塑生活信心。

  对于周莉和她的温心调解室,居民刘阿姨有说不完的感激。去年10月,刘阿姨的儿子小华(化名)因朋友在学校被打,跑去帮忙,结果被另一方同学的家长非法拘禁两个小时,殴打恐吓后造成严重心理创伤,无法上学,多次想要自杀。周莉知道后,多次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小华逐渐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小华性格也变得开朗许多。

  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周莉,2008年应聘到大西街道杏林社区任党委书记,她同时还是社区妇联主席、中国家联家庭教育团训指导师、沈河区全社会调解优秀调解员……9年多的时间,周莉成立了温心调解室、早教亲子园、反家暴110、心语小屋。她成立的“周莉名师工作室”,还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项目。

  截至目前,温心调解室共化解矛盾纠纷500余件,调解成功率在95%以上。

  打造“心”团队

  沈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解晓非说:“由于心理服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一个专业的、强大的心理工作者团队,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保障,为此,我们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联合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咨询资源、各类精神卫生中心、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以及社工机构,邀请有资质且适合此项工作的社会组织及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志愿者作为此项工作的执行团队。做到有准入机制,有退出机制;工作有规划、人员有督导、过程有监督、材料有积累、效果有考核。目前,共有10家专业心理服务组织参与沈河区‘心防细胞’工程共建,我们邀请了13名专家、吸纳了百余名志愿者,建档统一管理,并制定了志愿者服务规程,明确了服务工作内容和纪律要求。”

  按照“心防细胞”工程建设思路。区委政法委确定了6个试点社区,并根据这6个社区的特色,成立了6个工作组,分别制定不同的服务模块开展社会面防控工作,并依托社区网格对社区心理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介入疏导。

  此外,为了使社区工作人员掌握心理问题的一些初步诊断技能,沈河区还针对这6个试点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开设了开展压力与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心理课程,将社会心理服务植入网格。

  虽然沈河区的“心防细胞”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解晓非说:“相关的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都需要一步步探索、一点点努力,相信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负责的使命感,我们一定能够有力有效地推动全区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打造沈河‘心’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