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行政工作战线上,有很多特殊的、艰苦的、鲜为人知的岗位,铁岭监狱便是其中之一。铁岭监狱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曾被命名为铁岭病监、铁岭犯人医院,其职能是全面接收、集中关押、改造、治疗全省患有肺结核疾病的服刑人员。作为全省唯一集中关押传染性疾病的监狱,铁岭监狱如今已具一定规模,现集中关押肺结核病服刑人员400余人、艾滋病服刑人员140余人。
铁岭监狱干警为患病服刑人员做检查
多年来,已有多名干警因工作被传染肺结核等疾病,甚至传染给了自己的家人、子女。然而,一切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铁监干警勇往直前的脚步,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燃烧着自己的生命,用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默默耕耘着。
生死抉择 为艾滋病服刑人员手术
2013年的一天,艾滋病服刑人员吉某因患有“右下眼睑巨大粉瘤”被送到铁岭市某医院进行检查,但医院始终不同意接收,因为手术中难免出血,而吉某的血液中含有艾滋病毒,一旦出现点滴差错划破医护人员皮肤,后果不堪设想。但如果不做手术,患有艾滋病的吉某免疫力低下,随时可能发生病情恶化危及生命,而且吉某认为自己受人歧视,极易产生自伤自残甚至自杀倾向。谁来完成这台手术?在此关头,一个人勇敢地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我来!我已经是主任医师了,手术经验丰富,这台手术,我来做最适合!”他,就是于宏伟。在狱内为艾滋病服刑人员做了手术,这在铁岭监狱乃至辽宁监狱系统,都开了先河。
手术结束时,当于宏伟走出手术室,筋疲力尽地脱下防护服,大家看到他里面衣服被汗水打湿,已经如同水洗。
因为职业原因,于宏伟还曾被传染上肺结核。由于在铁岭监狱从事医疗工作,长期近距离接触开放期结核病服刑人员,即使百般防护,还是无法完全消灭结核杆菌。而在病情刚有好转,尚需进一步康复的时候,于宏伟又回到了铁岭监狱,为一名患有丙肝的服刑人员进行了一台外科小手术。他说:“我是医生,也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履职尽责是我的信念,救死扶伤是我的天性,我身边的战友都会像我这样选择!”
无畏坚守 体内带着“定时炸弹”工作
1968年出生的刘忠生,21岁时从铁岭卫校毕业,分配到铁岭监狱肺结核治疗监区工作,从此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如今,当年的小刘医生已成长为今天的监区长,当年帅气的小伙子现在已是两鬓染霜。
29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他既是警察,又是医生。是什么力量让他选择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职业风险、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是什么力量让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肺结核治疗监区?答案很简单,是一名监狱警察的理想信念!昼夜更替,万象更新,不变的只有刘忠生29年来所面对的患病服刑人员。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既是监区长、监区管教,又是一名医生。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多么的操劳。刘忠生说:“谁都有惰性,都想享受安稳悠闲的生活,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只能把责任和重担挑起来,在岗位上坚守下去。”刘忠生在这里工作29年,只有他新婚的那年,陪着父母和新媳妇在家里过了一个团圆年,其余的28个春节他都是在监狱里陪着服刑人员度过的。
2015年,刘忠生在医院体检时,被专科医生告知:“你去沈阳的大医院做个肺脏CT-A(加强CT)仔细检查一下,这样对你有好处!”其实早在多年前的体检中,刘忠生就被查出肺叶上面有多处钙化点,而这次是真的更加严重了。在他的肺叶上,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结核菌球”,因为身体素质尚可,结核菌被纤维组织包裹住了。身为医生的他知道病情的严重性,这个“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沈阳某医院的医生建议他尽快做部分肺叶切除手术,将隐患清除,同时长期坚持服用抗结核药,积极主动控制病情发展,可他忙于工作一直没有这么做。
最大的忠诚便是恪尽职守,工作在铁岭监狱特殊岗位上的他们,用血肉之躯铸成高墙,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从警时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