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今天我当班】体验“食药警察”捍卫舌尖安全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冯羽竹 | 发布时间: 2018-03-20 15:40

  作为一名“食药警察”必须“爱较真”,要刨根问底苦寻真相,要抗压排难奋战在守护舌尖安全的一线阵地,他们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

  3月20日8时20分,记者来到辽阳市公安局文圣分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以下简称食药侦大队),大队长刘军正在和民警开早会,案子进展到哪里?下一步要采取哪些行动?大家各抒己见。

  开完早会,记者准备“上岗”,刘军却说:“你还不能‘上岗’,得先培训一下,我们的工作专业性强,你得先了解基本知识。”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包胶囊,摊在桌面上。

  “这就是假药。”刘军对记者说,“你摸一摸这个胶囊的触感,是不是有的硬有的软?这就是人工灌制的胶囊,如果是机器灌制的胶囊,每一颗饱和度都很均匀。”刘军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食药警察”就是用专业知识与这些制造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的不法商贩做斗争。

(图一)食药侦大队民警对记者进行岗前培训

食药侦大队民警对记者进行岗前培训

  这一包胶囊是一名举报人送来食药侦大队的,不单单是记者的“课本”,也是一家个体经营户店里所销售的治疗风湿的中药,刘军解释说:“这药没有生产批号,那么就是假药,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是不允许私自生产和灌装胶囊,经营者涉嫌生产不合格产品。”对这起案子有了初步研判后,刘军等人要研究外围取证和犯罪嫌疑人抓捕。

  刚刚学了皮毛,记者就要跟随刘军到辖区所管理的市场,今天上午,文圣分局和文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每个摊位都要检查到,其中要检查肉类食品是否有检疫标识,没有的要依法取缔。

  刘军告诉记者,食药侦大队的民警要熟悉各类市场,“我们要了解肉类食品的价格,如果发现有摊位的价钱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太多,那就一定有问题。”这是“食药警察”的职业嗅觉,依靠专业知识迅速找出暗藏的隐患。

  13时,民警接到报案,一位老人称自己2017年购买的某保健品,商家声称该保健品可以治疗糖尿病,而报案人刚服用时的确缓解了自己的病情,但是最近一个月她的病又加重了,可保健品仍在服用,于是她到医院检查,医生表示病情加重或许与服用保健品有关,需要做具体的检查。报案人对保健品产生怀疑,便来报案。

  记者感到疑惑,问道:“这保健品有治疗效果不是属于虚假宣传?”刘军解释道:“保健品宣传有治疗效果,服用后致人病情加重,就涉嫌违法犯罪。这是一个专业知识,保健品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那说明这里面可能含有国家禁止添加的西药,这就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接过报案人提供的保健品,刘军看了瓶身的成分表,又让民警给报案人录口供,刘军告诉记者,“接到报案后,先把保健品送到相关部门查看,有了初步判定后,还要拿去做鉴定,这就比较复杂了。”

  对于在食药侦大队工作的民警来说,学习也是工作之一。由于食药侦所涉及领域范围广,有毒有害、假冒伪劣的食品、药品、商品等领域都有各自做假的潜规则,侦破行动前都要做足功课,此外还要熟悉行政法、刑诉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处理完手头的案子,刘军等人要开始“较真儿”了。马上要开始春种,农产品市场上的假种子、假化肥开始滋生了,“我们也是边学边干,研判案子时,工具书都得放在手边,不懂就得翻书,书里没有的就打电话咨询权威部门。”刘军说。

(图三)记者和民警一起边学边研判案件

记者和民警一起边学边研判案件

  记者手记:对于“食药警察”来说,敏锐的职业嗅觉来自丰富的办案经验和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他们要凭借职业敏感性发现问题,在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道路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