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进第一法庭的那一刻起,法官于韶华的一天就正式开始了。于韶华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的一员,这个团队不仅每天都“往来”于各种家事矛盾之中,而且个个都是善断家务事的审判能手。
3月17日,一场因取消婚约而导致的财产纠纷案在开发区法院家事审判法庭拉开了序幕。对于这样的诉讼案件,法院原本可以按照法定流程开庭审理,依照法律进行审判结案,但对于家事审判法庭的法官们来说,如果能通过调解让双方化解恩怨,远比审判结案更能让处事双方体验到法律的温度。
半年前,小美与小刚(均为化名)经人介绍相识,相处仅一个月后,双方都觉得彼此合适,便开始了谈婚论嫁。男方准备了婚房,女方购置了嫁妆,先后将购买的冰箱、彩电、洗衣机、吊灯等物品搬进了婚房。男方还专门订制钻戒,并向礼仪公司预交了一万余元的定金。眼瞅着婚期将至,双方家人却因为琐事起了争执,进而导致这对情侣反目成仇。
小美一纸诉状将小刚告上了法庭,要求退还先前购置的嫁妆,小刚不同意,希望用这些嫁妆抵扣他订制的钻戒和交付的礼仪公司定金。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为了调解这起纠纷,家事审判团队将双方同时请到了法庭,法官于韶华在第一法庭做女方小美及其家人的工作,而专职调解员杨东清在另一个房间做小刚的工作,调解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同时进行。
在第一法庭内,于韶华向小美阐述了法院主动调解的目的及意义,并分别站在女方和男方的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这起纠纷的看法。虽然女方及其家人情绪激动,一时间不接受调解,但于韶华并没有放弃。“"吊灯、窗帘等物品,当时你们都是按照房屋尺寸购买的,如果要强行拆除,你拿回去也没有用,装修好的房子也会受到损失,如果你能退一步,把易搬易拆物品以外的物品留给男方,我们也会说服男方,不要再另案起诉,向你索赔。”调解中,法庭内缺少了一丝威严,却涌动着温情。在于韶华的耐心劝说下,小美的决绝有了一丝松动。
于韶华做当事人工作
在缓解了小美的情绪后,于韶华给小美及其家人留下了一点时间进行商量,然后他又来到另一个房间,与调解员一起做小刚的工作。
就这样,两个多小时里,于韶华不断地往返于两个房间,对双方提出的每一个异议都耐心地进行调解。记者随着于韶华的脚步也在不断地往返,感受着法官在调解工作中的诸多不易。
不但要讲解法律,还要融入感情,更要不断地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脚步不停,思考不歇……直到双方当事人在和解协议上签字。
家庭是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单元,家事无忧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家事审判团队负责人时丽丽告诉记者,随着婚姻财产纠纷的日益增多,家事审判团队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与其看着双方对簿公堂,家事审判团队更希望让双方坐下来处理问题,通过调解既解决了问题,又调和了矛盾。这期间,不但要做当事双方的思想工作,还要做双方家人的工作,这就要求法官和调解员们要耐心的倾听、沟通,再进行细致的调解。诉前调解不但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两个家庭的矛盾升级,也能让当事双方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和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