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7时30分,瓦房店市司法局文兰司法所所长罗志民提早1个小时上班,他身穿制服,精神抖擞。今年55岁的罗志民,从局机关到文兰司法所,已经工作了20个年头,先后荣获优秀公务员和普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让法治阳光照亮新生之路
走进罗志民的办公室,最显眼的就是办公桌上的一大堆记事本,上面记录着一些重要事项和近几天必须要做的事。每天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一天的工作,并安排得有条不紊。8时30分,罗志民将工作人员召集起来,就近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安排。“到社区走访、细化社区矫正人员的资料信息、加大社区服刑人员宣教力度等等。虽然人手少一些,但我们不能降低要求,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会很短,但针对性极强。会开完后,工作人员立即分头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中。
9时,70名社区服刑人员分两批来到司法所先后参加集中教育活动。在集中教育活动中,罗志民强调,社区服刑人员必须严格遵纪守法,遵守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在例行宣讲后,罗志民和大家拉起了家常,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罗志民对每名社区服刑人员及其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不由得让记者心生敬意。
罗志民所长接待来访群众
让新型监管方式避免重蹈覆辙
一个半小时的集中教育结束后,罗志民坐到了电脑前,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辖区70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当天的第一次巡视。
罗志民告诉记者,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法,是司法所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文兰司法所坚持监管、帮扶手段的人性化,在对服刑人员严格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育矫正、社区服务矫正、心理矫正、制度约束矫正、感化矫正等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矫正方法,进一步激发服刑人员自觉接受改造的积极性。为了让社区服刑人员服从管理、安心自觉接受改造,争取早做新人,文兰司法所先后创建了社区矫正教育室、宣告室、GPS定位监控日志,保障了监管工作有序进行。2017年,辖区共接受社区矫正人员32名,解矫47名,目前在矫人数70名,无1人脱漏管。社区服刑人员全部建立了格式化的工作档案和执行档案。
效仿罗志民的操作,在他的指导下,记者通过管理系统也点调了两名社区服刑人员,在电脑屏幕上,每一位服刑人员都分列其中,手机号码、所处位置一目了然,记者通过系统与其中两位服刑人员进行了对话,服刑人员介绍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及正在做的工作,还将实时照片传了过来。
让失足人群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13时,罗志民来到辖区一家宾馆看望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宋某。宋某十分感谢地告诉记者,罗志民是大恩人,对自己帮助老大了。
2011年1月,宋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于2016年10月刑满释放。因其无家可归,无业可就,且身患严重疾病,不能让其流落街头,经上级研究由文兰司法所接回。宋某有两个女儿,但拒不承担赡养义务,在多方联系家属无果的情况下,文兰司法所主动请求街道领导,将其安置在一家宾馆暂居,并安排宾馆服务人员给予特别关注。在此期间,罗志民与宾馆经常保持联系,定期到宾馆探望,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为其办理了残疾人证、残疾人基金、社会残疾保障基金、失地农民补助,公共租房补助申请等方面的工作,并免费代为其起诉两个子女,目前案件正在执行过程中。宋某每星期定期到司法所领取临时救助款,从刑满释放到目前,文兰街道为其支付了住宿、餐饮、医药等费用。
15时,罗志民穿过一条条小巷,来到社区服刑人员姜某家进行走访。姜某因其非法拘禁、强奸罪入刑,因其患有小儿麻痹等病症实行监外执行。其儿子也因为轻伤害在社区服刑。在姜某家中,罗志民坐在床边,关切地询问他生活得怎么样,身体还有什么不适,嘱咐他作为家长一定要带个好头,树立个好榜样,同时要教育好孩子,别再惹事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