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今天我当班】高墙里体验“带来希望”的民警岗位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冯羽竹 | 发布时间: 2018-03-20 09:39

  他们的工作是日复一日的巡视监控,不厌其烦的谈话交流,宣讲法律、政策、规章制度、在押人员权利和义务,安顿情绪,他们用真心、真诚、真情收获了“教育、感化、挽救”的喜人成果,他们是监所管理大队的民警,在电网与铁门组成的监所阵地上,让高墙大院有了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3月16日,记者来到辽宁省辽阳县公安局监所管理大队,不能带手机、烟火等违禁品,着装要整齐规范,这是今天最基本的“在岗”要求。

  8时,记者走进辽阳县看守所,民警正在监控室看监控,记者坐下来,屏幕中,在押人员规矩有序的坐在床上,后背靠墙,都在学习监规监纪、在押人员权利和义务、弟子规等刊物。

  日常工作中,监控室的民警负责看监控,主要是看每个监室有没有异动,在押人员是否违规动作,有没有人表现出身体不适,监室门前还有民警巡逻,防止有突发情况发生,矫正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是否规范。

  看监控是一项枯燥的工作,记者的眼睛在各个监室的监控显示屏上来回移动,看着几乎不会变的画面,但是却不能放松警惕。

  到了巡诊的时间,监控画面终于有了不同。在押人员从床上下来,在门口排队,记者需要注意他们是否有违反规定的行为,或是一些微乎其微的小动作,这对记者这个“新手”来说很难。

111

记者在监控室看监室情况

  10时,收押大厅来了一名法官,要提审一名在押人员,记者在民警的指导下,进行了网上操作。

  收押大厅负责收押人员、信息录入、提审和律师会见,在收押人员过程中,要为其进行全面体检和照相工作,还有发放基本的生活用品和监服。这里24小时在岗,很多时候半夜也会收押在押人员,民警按照流程将其收押。

222

记者在网上操作提审会见流程

  在看守所,民警还有一个岗位是管教,作为一名管教,需要熟记他管理的每一名在押人员的具体信息,包括姓名、监室、铺位、年龄、身高、体重、身体健康状况、涉案情况、家庭住址等。

  一大早,管教何昕炎到监控室去看监控记录,了解自己管理的监所是否一切正常,心中也盘算着今天的谈话应该侧重一些什么,或是哪位在押人员需要他及时的谈话教育。

  在办公室,今天谈话的在押人员已经坐下,何昕炎先是问了问他的身体状况,这是一名刚进看守所的在押人员,情绪比较消极,在前几天的谈话中,何昕炎发现他对管教谈话有些抗拒。“这是刚进看守所最常见的状态,突然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就会表现出这种状态。”何昕炎解释道。疏导在押人员心理压力,实行人性化教育,保障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是管教的职责所在。

  一上午,何昕炎找了七、八名在押人员谈话,他一边提问,一边根据回答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有情绪波动大的在押人员,就要在记录上标记出来,这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重点观察、谈话的对象。

  今年58岁的管教门庆德,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很多有疑难问题的在押人员,都由他来负责,他经验丰富,能在谈话中洞悉在押人员心理活动,这是年轻的管教所不及的。

  下午,管教需要将谈话记录录入电脑,每一名管教都有一台办公电脑,里面也有每个监室的监控画面,以便让管教能够随时了解在押人员的情况。

333

记者和管教何昕炎交流今天谈话在押人员的情况

  15时许,在押人员室外活动时间到了,管教也要到场,“你别总蹲着,到有阳光的地方来走走。”门庆德对一名在押人员说。对于管教来说,要管理在押人员的日常生活,刮胡子、剪指甲、换衣服,勤走动,这都是他们挂在嘴边的话。

  “特别絮叨”是记者对管教的评价,对于在押人员他们几乎做到了耳提面命,在押人员彷徨、迷茫时,他们需要用耐心去安抚,用言语去激励,甚至要用真情去改变他们。

  记者手记

  没有手机、没有网、不能吸烟,对于一个全是男人的工作场所,这无疑是乏味的,但是监所管理大队的民警却选择了单调、枯燥和耐心,监所里是他们威武的身姿和时而严肃时而温和的面孔,他们肩负着岗位的职责,给在押人员希望和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