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今天我当班”活动还在持续,记者锁定的坐标位于沈阳市于洪区的沈新强制隔离戒毒所。刚刚走进强戒所大门,就看到一位清瘦的老警察身影,正在和戒毒学员一起清扫院内的垃圾。身旁的强戒所党委书记、所长王维佐告诉记者,“今天他就是你的‘师傅’,你和他‘当班’”。说起的这位“师傅”叫武杰,是强戒所一大队的一名普通干警。那么,这位看上去年龄很大的老警察平时都从事哪些工作?在他的身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带着问题,记者开始了一天的“当班”工作。
初次和武杰见面,记者发现,武杰已是满头花白,虽然满脸皱纹,但是眼睛坚毅有神。以前记者在接触戒毒警察时就曾听过,戒毒警察的“眼神”是练出来的,过硬的眼神,才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与此同时,武杰也打量了一下记者,见记者年纪不大便说到:“真年轻啊,年轻就是财富。我还有一个月就满60岁了,就该退休了。过去论天过,现在该论秒了。”武杰风趣地说道。对于很多即将退休的人来说,掰着手指头算啥时候退休是常理,可是对于武杰来说,他却掰着手指头算还能工作几天。
记者还发现个细节,武杰的警服比别人旧了不少,能看出来,明显是经常洗的结果。在交谈中得知,武杰这个大队负责后勤工作,他负责12名戒毒学员,日常的工作就是院内和食堂的卫生清洁。而记者上午的主要工作就是和武杰一起带着戒毒学员清扫院内和食堂卫生。在交谈中记者也找到了答案,因为平时脏活、累活比较多,警服难免会弄脏,为了保持警容,武杰就会经常清洗警服。
9时,一大队进行的第一项活动就是户外劳动。记者跟随武杰来到戒毒学员宿舍,点名并观察学员动态是武杰一天的首要工作。“每名学员今天的状态如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反映,这些都要及时掌握。”点名结束,武杰向记者讲起了工作的细节。
随后,戒毒学员自动排成一队,准备开始户外劳动。一队12人分成两个小队,分别在院内和食堂进行卫生劳动。两个小队一个由武杰带队,另一个由干警老陈带队。
“快看看,这院内的花草树木形状都不错吧。”刚走进院内,武杰就给记者指着他和学员的劳动成果。原来,为了能够让戒毒所整齐美观,武杰自学了植物剪枝、园林艺术。一到夏天,就带着学员修剪院内的花草树木,这个活一干就是9年。
因为院内每天都清扫两遍,垃圾并不多。武杰交给记者一项工作,就是看管戒毒学员把垃圾运送到垃圾站。从收集垃圾,到打包装袋,再到装车运送,戒毒学员小李动作非常熟练。一边工作,他一边告诉记者,“因为戒毒的生理反应,很容易发胖,每天劳动身体好多了。”对于这样的劳动机会,小李说,武杰经常和大伙一起劳动,看到这么大年龄的干警还坚守在一线,大伙的教育戒治信心有了很大提升。
之后,记者又跟随武杰来到了食堂卫生区。因为气温回升,院内积雪融化,戒毒学员在早上吃饭的时候将泥水带到了食堂。这会儿,大伙正忙着清扫地面。武杰二话没说,就拿起拖布拖了起来,记者也加入其中。随后是洗刷餐桌,每张桌子洗刷后,记者跟随武杰进行检查,每名戒毒学员负责一块区域,合格了,就在记录本上画上对号。
清扫中,武杰和一名戒毒学员交谈了起来。原来,这位学员前几天刚刚患了重感冒。武杰和他交谈起了身体状况。“有些时候,坐下来面对面交流,效果不一定好。在活动中交流,学员的真实想法更容易表达。”武杰对记者说起了他关于教育矫治工作的理解。
闲暇时,记者和武杰交谈得知,今年武杰从警整整35年。
记者学习如何写工作记录
眼看着一天的工作要结束了,武杰拿出了记录本,记录一天的工作。根据工作流程,记者也认真记录下一天的工作,从收拾院内卫生到清扫食堂,再到和学员交流谈心,记者笔下的每一个场景,对于武杰来说,都是每天认真完成的,如此一坚持就是35年。
记者与干警老陈闲谈得知,这几年,武杰的心脏一直不好,心脏已经下了两个“支架”。为此,所领导多次找武杰谈话,可以给他安排轻松点的岗位,以便能够多休息,都让武杰拒绝了。“除了身体原因,他家离单位也够远的,每天往返50公里的通勤,武杰就这么一直坚持下来。”老陈说,经常有离武杰家近的同事主动提出来让他搭顺风车,武杰总是以不给同事添麻烦为由回绝了好意。
耿直,实在,一直是这位老警察身上不变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