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今天我当班】在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答疑解惑”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冯羽竹 | 发布时间: 2018-03-14 12:51

  这里是法院了解社情民意、服务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里每天接待多则几百名、少则几十名群众的诉求,这里有微笑的服务、暖心的话语……3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辽阳市白塔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一庭的8名工作人员已经悉数到岗,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今天记者也成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在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答疑解惑”。

  8时30分,立案窗口前已经有群众开始排队了,记者和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整理案卷,放下手里的工作,站在窗口一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面对群众时要面带微笑,可不能绷着一张脸。

  记者发现,大部分来访群众都不是当事人,有些是当事人的家属,有些是当事人的代理律师。“我侄女在家不能下地,这还不能赔钱吗?”一位来访群众问。工作人员刘彦超说:“大姨,你拿来的材料不全,你把手机拿出来,拍一下这张纸的内容,回去按这个准备,要是您侄女来不了,得让她写委托书给您。”

  原本已经出了门的大姨,又走了回来,说:“这些材料都需要?我眼神不好,你给我念念都是啥?”记者按照诉讼需要材料一一念给大姨听。

1

记者(左二)为来访群众答疑解惑

  作为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重复说一样的话,重复做一样的动作,这是记者最大的感受。因为来访群众中,上年纪的大爷大妈是最多的,有的替儿女来,有的替亲戚来,对于工作人员的一些问题,他们答不上来,连忙给当事人打电话,有时还有表达不清的,只好开着扬声器,让工作人员来说明。

  每位来访的群众几乎都带着一厚摞诉讼材料,把材料递进窗口,工作人员就要一一翻看,将有用的留下,如果缺少材料就要及时告知,有时来访人也讲不明白的,就只能靠工作人员仔细辨认,这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2

来访群众的诉讼材料每一张都要认真看

  对于那些第一次到诉讼服务中心的来访人来说,需要提供哪些诉讼材料、填写哪些表格,都是由工作人员来告知的。今年24岁的刘家綦也是刚刚大学毕业到这里工作,他已经熟悉了诉讼服务中心的所有业务,在便民服务柜前,他教记者如何为来访群众做暖心的服务。

3

记者(左)学习咨询导诉

  在窗口前,一名来访人想咨询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问题,来访人不知道应该准备哪些诉讼材料,记者走上前去,先将她引导到便民服务柜前,然后帮助她填写表格,并将相关流程告知她。随后,记者和来访人再来到窗口前,协助她用手机拍下需要准备的诉讼材料,并叮嘱她下次来一定要带全材料,免得白跑一次。当来访人想咨询一些法律问题时,记者又将其引导到法律援助服务台前,来访人进行了咨询,弄清楚自己的疑惑后,才离开了诉讼服务中心。

4

记者(右)指导来访群众用手机拍下需要准备的诉讼材料

  口干、嗓子疼、小腿酸……这是记者的体验感受。一上午,记者在诉讼服务中心体验了立案一庭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从早晨上班到午休,没来得及喝一口水,几乎都是站着与来访群众交流,来访群众坐在凳子上,记者还要弯着腰看群众手中的材料,对于那些有不良情绪的来访群众,还要耐心的劝解几句。

  记者手记:白塔区法院立案一庭8名工作人员,除了庭长之外,其余7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和他们一起工作,记者除了了解这个岗位的辛苦,还看见了他们与群众交流时热心服务、微笑待人的样子。这个集体曾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刘彦超说:“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稳定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