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女法官司法为民二三事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崔征 记者 李滢乐 | 发布时间: 2018-03-13 10:31

  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可以是柔情的水仙、高贵的百合、雍容的牡丹,但她们却更愿意成为铿锵的玫瑰。她们就是爱红装更爱法袍的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女法官们。

  近日,记者走进了本溪中院,记录下她们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这些女法官是本溪中院行进在司法为民道路上法官群体的缩影,她们以亦刚亦柔的理念和技巧助力调解,定分止争,虽无惊涛,却如涓涓细流,在坚守中直抵人心。

  陈玉芝:明法理体民情 当事人信任百分百

91

  “老人心脏病犯了,快拿药!”调解室内,十几个人忙成一团。本溪中院开发区法庭副庭长陈玉芝一边沉着安抚老人,一边给备有救心丹的立案庭打电话。

  不知情的人一定以为这是一起争议胶着的案件,其实,老人心脏病的复发不是生气所致,而是因为孙子在调解结束后深情地喊了声“奶奶”。那一刻,老人喜极而泣,诱发了心脏病。

  这是一桩令陈玉芝在调解过程中颇感棘手的家事纠纷,因为争夺刘某某总额不足6万元的遗产,他的母亲王某将儿媳与孙子告上法庭,祖孙俩形同陌路。体弱多病的老人王某和正在上大学的孙子刘某触动了陈玉芝的软肋,“如果真的对簿公堂,不管谁输谁赢,对老人和其孙子都是极大的情感伤害,亲情一旦破碎,就很难修复了。”陈玉芝决定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阻挠,也要通过调解促成双方和解,挽救祖孙二人的亲情。大雨里、烈日下,陈玉芝奔波于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和房屋所在地,实地查清遗产范围。在了解到案件的症结在于老人的儿媳时,她多次与其谈心交流,在情感上慰藉,在“疙瘩”上解扣。

  无数次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在陈玉芝的安排下,祖孙俩见面了,压抑许久的孙子刘某哽咽地喊了一声“奶奶”。真挚的呼喊和亲情的抚慰令老人百感交集,一时间泣不成声。

  “好在救心丹拿来得及时,老人并无大碍,这种处理方式将祖孙二人的情感修复成本降到了最低。”陈玉芝的脸上浮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家事案件讲求人情,针对不同类型案件运用不同方法,这是对于法官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双重考量。

  自1985年毕业被分配到法院,陈玉芝长期扎根于基层,从书记员干起,直至基层法院的常务副院长,一晃就是20多年。

  到本溪中院的几年来,陈玉芝所办结的案件实现了零上访,平均调解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在基层待久了,与老百姓接触多了,自然而然就对他们的诉求十分了解。”被问及办案“秘诀”时,陈玉芝毫不掩饰基层工作经验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法官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要明法理、会判案,在此基础上更要体民情,了解社情民意,将法理和情理融入到审理过程中,才能建立起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

  因为广泛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陈玉芝在办案过程中“享受”到了许多由这种“良性循环”所带来的“便利”。

  有一件案件是由陈玉芝任审判长的合议庭的另一位年轻法官承办的,当事人对原审判决不服,情绪激动,一直做不通思想工作。陈玉芝约见当事人,一番短暂的交流后,当事人立马提出撤回上诉申请。年轻的同事当时就困惑了,就调侃当事人:“我跟你谈了多少遍了,相同的道理反复说,你就是不听,为什么陈法官说你就服了?”当事人笑着说:“我们听说过陈法官,大家都说她可公正了,她说的我们信服。”

  郑红:面对面沟通 让调解更轻松

92

  因为一桩涉及29起纠纷、38名工人的劳动争议系列案件,记者听说了本溪中院民一庭的郑红法官。

  在这起系列案件中,本溪市某重工集团将其承包的本钢某制作工程发包给陆某,陆某雇用周某等38人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重工集团给付了陆某大部分工程款,少数尾款没有结算,由于工程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结果,陆某没有向工人们全额发放工资,在工人们多次索要后,陆某躲匿消失。

  就这样,在找不到陆某的情况下,其中29名工人将重工集团起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欠付的工资,原审判决支持了工人的诉求。然而重工集团却认为,自己已经给付了大部分工程款,应当由实际承包者陆某承担给付工资的义务,因此拒绝给付,并将此案上诉到本溪中院。

  经过法官们的庭前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将陆某追加为本案被告并承担欠付工资的直接给付责任,重工集团承担连带给付责任。而如果不能以调解的方式解决这29件案件,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因为遗漏当事人而发回重审,那样既增加内生案件,又使发改率提高。于是,郑红扛起了这项调解工作的大旗。

  29件系列案件在二审中没有委托代理人、诉讼代表人,有些工人在外地打工,有些则怀揣着误区和偏见,这让郑红在调解过程中困难重重、煞费苦心。寻找陆某、与重工集团及29名工人反复沟通,郑红耐心地逐人核对、逐人做工作,费尽了口舌。皇天不负苦心人,三方利益关系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

  就在调解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时,又有9名工人找到重工集团,要求支付欠付的工资。在郑红的不懈努力下,陆某最终同意将没有起诉的这9名工人的拖欠工资也一并解决。

  至此,这一拖欠38名工人工资的系列案件最终圆满解决。

  郑红也算是一名“老”法官了,自从2009年考到本溪中院,她已经在法院工作快9年了。郑红在调解工作中一直坚持面对面沟通,虽然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但是看到当事人的表情、神态,能够准确把握对方语气和心境,这使得她的调解工作更加有效了。

  “面对面调解时,最重要的是眼神,要非常坚定地看着当事人,用眼神压制住对方,不能有一丝恍惚。”郑红模仿起她在调解时的眼神,“唯有这样,才能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法官的底气,才能够使当事人打心底敬畏、信服。”

  沙丽敏:不怕奔波 深怀责任之心

93

  “一个企业家的体内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还要流淌道德、良知的血,要遵纪守法,承担起社会责任。”本溪中院刑一庭副庭长沙丽敏对着被告人句句铿锵,原本人声鼎沸的输液大厅霎时鸦雀无声。

  为何会将庭审现场定在医院的输液大厅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沙丽敏承办的一起爆炸案说起。

  在这起案件中,被告人赵某为在本溪市溪湖区某地非法开采铁矿石,指使被告人张某等人组织工人剥离、填装火药,制造爆炸装置,却因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导致4人死亡、2人身体大面积烧伤,案件争议点便在于补偿方案。此案涉及被告人12名,处理中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范围矛盾激化。

  考虑到爆炸案伤员行动不便,在征得本溪消防医院的理解支持后,沙丽敏将庭审现场定在消防医院二楼输液大厅。两张医生的办公桌拼在一起做审判台,十几把患者用椅摆成方列当审判席,一个简易的审判庭就这样搭成了。

  当时正值盛夏,因空调故障使得输液大厅热浪滚滚,加之面对死伤惨剧时心中燃起的熊熊正义之火,沙丽敏汗水如注。

  既考量被告人的实际困难,又顾及被害人伤残的现状,她从法律和人情的角度进行调解。一句句话语如一把把开启心灵的钥匙,终于使双方当事人能换位思考,以积极心态去解决眼前的纠纷,并最终当庭达成协议。

  “只要当事人方便,方圆几十里都能跑个遍,我还去监狱开过庭,去看守所提过审呢!”沙丽敏对于这种“奔波”早已习惯。

  从1985年起进入法院,沙丽敏办理刑事案件已经33年了。“我这辈子就干刑事案件了!”沙丽敏爽朗地笑道。

  在当地,沙丽敏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沙老狠”,被冠以这个略“狠”的称呼,她虽然不太情愿,但也承认说:“该狠的时候就要狠,在定罪量刑时要稳、准、狠!但判刑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尽量减少不稳定因素和由于犯罪行为造成的侵害,让社会达到稳定和谐,这才是司法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