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组组长李丹
42岁,中等身材、齐眉短发,面带严肃、气质沉稳,这就是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组组长李丹。从检14年,她的岗位从区检察院科员、公诉科副科长、科长、反贪局局长、副检察长到市检察院的预防处副处长、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副处长,今年1月又任公益诉讼组组长。一路佳绩,一身荣光,荣获4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2011年还被评为辽宁省“十佳女检察官”“三八红旗手”……
荣誉背后,几多汗水
当年,虽然父亲是法官,但李丹考大学时竟然选了英语专业,毕业后她到一所小学当了两年班主任、5年大队辅导员,活脱脱一个孩子王。但她法律情结还在,业余自考了辽宁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恰巧2004年振兴区人民检察院招人,她试着一考,就脱颖而出。
新入职时在公诉科,工作量大,可她底子薄,咋办?学!可当时她的孩子不到2岁,丈夫因工作长期在外。工作得做、家庭要管、学习只能挤时间,每天下班后不管多晚、多累,她都雷打不动保证学习3个小时。看完书后想美美地睡一觉,但孩子患小儿湿疹,到了晚上格外痒,特别是下半夜孩子不停地挠,不停地嚷嚷:“妈妈我痒。”她只能强忍着困倦安抚孩子,经常是刚合上书本想睡,孩子就挠起来了,她就闭着眼睛一边帮孩子挠,一边哄他睡。孩子睡着了,天也快亮了。如此这般,她熬了几年,理论基础夯实了,还通过了司法考试。她还向实践学、向业务素质好的同事学,将每一次提审、汇报案情、出庭支持公诉都作为锻炼提高的机会,逐渐熟悉了业务。
在公诉部门6年,她共办理各类审查起诉案件439件697人,追诉漏犯32人,追加犯罪事实19起,所起诉的案件均获有罪判决,且所办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无一超审限。
不枉不纵,公正执法
有一年,她承办了一起故意伤害案。当时,卷宗证据比较简单,两名嫌疑人均认罪,犯罪事实似乎非常清楚。但提审时,她发现嫌疑人董某在回答具体砍了几个人、砍在什么部位时,与被害人的陈述、鉴定结论有多处矛盾。她意识到,此案很可能另有隐情。她一面建议公安机关补充相关证据,一面对董某进行教育,讲明替他人顶罪是一种妨害司法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最终董某道出实情:当晚持刀砍人的是陈某。但陈某拒不承认。为此,她全面审阅案卷材料,对每一份证据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鉴别,在陈某零口供的情况下,对其刑拘、逮捕。法庭审理时,陈某仍拒不认罪,但当进行到举证阶段时,面对一份又一份有力的指控证据,他终于低下了头,在最后陈述阶段供认了自己的罪行,并积极赔偿了被害人。
2011年,担任反贪局局长的李丹查办某单位贪污案。不想一开始案件就陷入僵局,该单位负责人王某对犯罪事实矢口否认,审讯重点向会计赵某转移,但赵某作为女性,很多男侦查员无法体会到女性在面对变故时的复杂心情,审讯进展不大。于是,身为女性的李丹接过了这一难题。面对赵某,她严密的谈话逻辑,站在赵某角度对整个事情的合理分析,对赵某处境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很快瓦解了赵某的心理防线。最后,赵某不仅将与王某共同贪污2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述出来,而且向检察机关自首,主动交代自己挪用公款80万元的犯罪事实。后来,他们又顺藤摸瓜,发现了新的犯罪线索。经过近一个月的奋战,这个系列案件共立案2件5人,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国有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4个罪名,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李丹担任振兴区检察院副检察长主管公诉业务3年期间,共提出抗诉案件13件,均已改判,其中邢某强迫卖淫案,由原判刑期的五年半,改判为十年,收到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例被省检察院作为典型案例转发。
心系百姓,甘于奉献
面对罪犯,她敢打敢拼,让这些国家蛀虫在检察院这把正义之剑前低下头。面对人民,她乐于奉献,心系一方百姓疾苦。
有一年,离春节不到一个月,某村民举报村干部集体贪污,院领导要求节前拿下这个案件。可从对村账务的审计到对村委班子成员的逐一询问,毫无突破。有的同事打起了退堂鼓,认为可能是因村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恶意举报。当时,李丹刚担任反贪侦查科科长,这无疑是一次挑战。她一面打气,一面带大家反复核对账目,利用排除法,最终把焦点集中在村民自有墓地对外出卖上。但要搞清这个问题困难重重,需要对每一个墓穴下葬时间及丧葬费用做到了如指掌。于是,她带领同事一面在铺着白雪的墓地一个一个数坟头,记下墓主名字和下葬时间;一面找到死者家属,询问买墓穴费用。就这样,他们数了几百个坟头,询问了存在疑点的所有证人,终于确定了该村委班子利用出售墓地费用不入账合伙贪污村集体公款10余万元的事实。
还有一次,李丹带队走访,回程途中发现一片农田边的水沟里的水被污染,变成了粉色。这样的水如果漫过堤坝,肯定会对水稻秧苗造成危害,必然引发矛盾和冲突。她们顺着水流的方向寻找,发现是由某制衣厂排放的染色剂造成的。于是,她马上与办事处综治人员取得联系,反映情况,后经办事处联系该厂处置。几天后,水沟里的水恢复了正常,她取样到环保局检测,指标正常。而那片水田的农民自始至终也不知道自己的水田曾遭受威胁,更不知道这威胁是被一个素未谋面的检察官悄无声息化解的。
如今,她又走上公益诉讼岗位。我们期待,她在新的岗位上有新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