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记者在辽宁省朝阳市委政法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朝阳市双塔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零距离感受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和紧张忙碌的工作。该中心曾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系统十佳诉讼服务中心示范单位”。
9时,记者走进诉讼服务中心,中心墙上偌大的显示屏正在滚动播放着相关法律信息,地面上红色的指示标志,准确的标出各窗口的方向,着装整齐的导诉员搀扶着一位老人慢慢的走向民事商事立案窗口,这一切都体现了该中心服务的“人性化”。
法警的一天十分忙碌
文书送达工作看似简单,但其中却有着法警们许多的艰辛。立案一庭庭长杨子辉告诉记者,2002年,该院便开始由法警进行文书送达,这不但让法官从繁重的送达工作中脱离出来,而且体现了法律的威严。
9时31分,记者走进文书送达办公室,法警张国新刚刚挂上电话,“这次挺顺利,当事人说自己过来取。”其实,法警们在送达法律文书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困难。有一次,张国新在送达法律文书时,正巧碰上当事人小区停电,为了把法律文书送到当事人手中,他爬了20层楼。还有一次,因当事人谎报位置,张国新驱车数十公里白跑了一趟。“现在这种事情特别多,但我已经习惯了,既然做了就必须做好!”
看似简单的材料收转窗口一天服务群众数十次
10时05分,记者来到材料收转窗口,工作人员张琦正在紧张的忙碌着。“您好,请问这个申请是不是得交给您?”张琦接过一位群众手中申请书后,进行仔细查看,并对群众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记者获悉,仅材料收转窗口,一天便会接待群众30余人,而张琦不能按时吃上午饭也就成为了常事。
10时30分,记者来到民事商事窗口时,工作人员李令欣刚刚接待完一位群众,她告诉记者,今年她已收案1000多件,最多时她一天曾收案100余件。“刚工作的时候感觉很辛苦,现在时间长了,早已经习惯了。”当记者问李令欣是否感到辛苦时,她如是说。几分钟后,随着一位当事人走来,李令欣又忙碌起来。
记者现场了解民事商事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11时,记者在该院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诉讼服务中心2楼的调解室,法官邢丽正在调解一起离婚案件,经过邢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双方当事人表示会慎重考虑离婚一事。“双塔法院的工作太周到了,是真心实意为我们着想,我真心的感谢这些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法官们!”男方当事人戴某说。
“作为一名法官,虽然平时很辛苦,但能够让当事人满意,让其感受到公平正义,付出再多辛苦也是值得的,这也是最开心的一件事。”邢丽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经过一上午的采访,记者感受到双塔区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艰辛,亦感受到他们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