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他为辽宁法援探出“新路”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王恩莉 姜兴樾 记者 石健 | 发布时间: 2018-02-02 13:07

  2017年6月29日,在司法部的官方网站上,一篇题为《辽宁抚顺:“物流模式”导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的文章成了当日头条。该文章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独特的模式、“自带造血技能”的微创意,在司法系统引发热议。王旭,作为抚顺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主任,作为这套体系的总策划者、执行者,为省内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趟出了一条先行的路。

101

王旭

  光荣榜:王旭曾先后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辽宁省妇女维权先进个人、辽宁省残疾人维权先进个人、抚顺市十佳政法干警和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法律援助中心也曾在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维权先进集体等殊荣。

  因为热爱,他选择了法援

  军人出身的王旭在部队期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法律。1993年,王旭从部队转业回到抚顺,公安局、安全局等单位都抢着要这个法律人才,但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选择了律师行业,就职于抚顺市第一律师事务所。2007年,王旭加入了抚顺法律援助的队伍,他说:“当时我自己也有过思想斗争,我在社会当律师挣得很多,而且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可当我以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身份,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看到他们感谢党、感谢政府的时候,看到他们由此消除对社会的敌意和怨恨的时候,我坚信我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律援助工作做了进一步谋划,在这一节点,法援中心的王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立全新的综合性法律服务体系,下沉到基层,直接面向老百姓!短短两年多的时间,王旭居然将整个抚顺的法律服务体系送到了每个百姓的家门口!

  无惧困难,将难题一一击破

  在这套系统成型之前,王旭就已经选好了几个试点运行,作为发现问题的来源。6个部门的整合难度、资金和人力的匮乏、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服务人员的认识不够……每个问题解决起来都是困难的!可是这么多的困难并没有难倒王旭。三部曲一下唱响了抚顺独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一部曲就是将最贴近民生的法律援助、公证、律师、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治宣传等职能由市法律援助中心牵头并设计运行流程,各部门整合后打捆服务、相互借力。

  所谓的二部曲就是推动职能下沉。各市县的司法工作人员依托全市普遍建立的村(社区)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和随之推广开来的92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定期直接下沉到村(社区)开展综合性法律服务活动,彻底打通了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

  三部曲即提供精准服务。在全市113个中心村(社区)设立功能齐全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站,以这些中心服务站带动和辐射“城区20分钟、乡镇30分钟步行距离”内的周边807个村(社区)并设立联系点,实现全市920个社区和村公共法律服务受理和服务渠道的畅通。

  古道热肠,情暖弱势群体

  李素芹,一个苦命的女人,是王旭帮助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她生了五个孩子都没有活下来,却落下了一身奇怪的病,手脚变形、肌肉严重萎缩,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丈夫虐待她,甚至长达十余天不给她饭吃,她的姐姐和邻居将她抢救过来,送到养老院,并到法援中心求助。王旭了解情况后,马上受理案件:“这个案子我们必须援!”在王旭的努力下,最终此案判决婚内给付抚养费。

  每年春节,王旭都会带领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拿上礼品、慰问金,看望被援助过的社会弱势群体。

  自王旭担任抚顺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以来,怀着满腔的热情,一直奔走在法律援助的最前沿,在他的带领下,抚顺法律援助工作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一些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受到业界的好评和关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涉军维权工作等在全国已形成“抚顺模式”。

  十年光阴,军人出身的王旭面对利诱威胁毫无动摇胆怯,却对贫困和弱小者一腔古道柔肠,他以一名共产党员对正义最深的爱、对公平最深的理解,演绎着法律援助事业春风化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