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丽(中)与群众进行交流
虽然地处城乡接合部,但是当记者走进辽阳县公证处办事大厅时发现,这里办理公证业务的人络绎不绝。“听说这里的公证员业务熟练,服务质量高,所以我们就选择到辽阳县公证处办业务。”刚刚来到公证处,记者就听到这样的声音。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公证处取得如今的成绩,得益于辽阳县司法局副局长、县公证处主任王丽的坚强领导。从部队转业战士,到公证员,再到公证处主任,王丽把公证处当成家,把原来“拖后腿”的公证处变成了全市优秀公证处,她是如何将公证处从0变成1的?带着疑问,记者对王丽进行了采访。
勇挑重担 公证处从0到1
对王丽来说,公证事业是她的一个情结,从她下决心报考公证员的那天起,这个情结就牢牢地系在了她的青春岁月里。但是,由于组织上的安排,刚当公证员不长时间,王丽就离开了公证岗位,这一离开就是4年半,她是流着泪离开的,也是流着泪回来的。所有了解她的人都知道,离开的眼泪,是对公证岗位的不舍;回来的泪水,是对公证事业的深情。
2008年,辽阳县公证处已经处于业务萎缩、人心不稳的状态,面临着即将被整顿、被取缔的尴尬局面,王丽带着扭转局面的重任回到辽阳县公证处担任主任。
上任伊始,王丽带领公证处全体人员开始了艰难的整改过程。炎炎烈日下,狂风暴雨中,留下了她穿梭忙碌的身影。
“这个外表柔弱的小女子在工作中俨然是一位女汉子,动迁施工现场她满身尘土,顶着烈日下乡她挥汗如雨。”对于当时的场景,公证处的同事们留下这样的回忆。最繁忙的时候,病中也不能休息,王丽在单位边输液边工作。在哈大高铁动迁、幸福小区动迁、马伊屯及孔姓台新城建设动迁回迁、首山镇向阳寺村土地征收强迁、回迁户分房摇号、组织部选任干部的现场监督等重大活动中,她带领大家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办证内容复杂等因素,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到现场办理公证,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她的苦心经营下,辽阳县公证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全市被整顿的公证处发展到如今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公证处,公证业务由当初每年仅有数百件,发展到如今年办理公证数量2000余件。在工作中,她坚持原则,不为人情所动,不为权势所屈,对前来办理公证的当事人尽心服务,让公证真正在百姓心中体现出公正。
热心公益 心系攻坚脱贫战
从边远山区到辽阳县公证处办理公证的农民朋友对王丽念念不忘,因为她特别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为他们优先服务。对行动有困难的采取上门服务,对经济确实有困难的,积极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免费为75岁以上老人办理遗嘱公证,在办证中我和同事都会耐心地详细告知相关事项,让老年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自己的财产。”王丽向记者介绍道。
办理公证的同时,王丽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将公益事业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几年来,她多次带着慰问品到辽阳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去看望孤残儿童和孤寡老人。在辽阳市第一中学举行的“汉藏一家亲”志愿者结对子活动中,她作为志愿者与藏族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从物质上、精神上进行爱心帮扶,让远离家乡的藏族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爱护,促进了民族团结。
就在前不久,辽阳县公证处在扶贫工作中,为八会镇宽厂村建文化广场捐赠10吨水泥,为辽阳柳壕镇青鱼湾村、黄套村文化室捐赠了大鼓、钹等文化用品。在公证处,记者看到一本帮扶笔记,上面记载:公证处连续4年资助辽阳县一高中贫困学生11000元,使贫困学生顺利就读大学。
几年来,王丽多次深入到社区、村、屯为居民免费举办法律讲座,广泛宣传公证法律知识,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咨询,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公证工作更加贴近社会公众的实际生活,收到了良好效果。
王丽的工作业绩不仅得到了当事人赞誉,而且获得了党政机关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王丽多次被省司法厅评为省级优秀公证员,被省委组织部评为2014年第四季度省“服务群众好党员”先进人物,2015年被省妇联评为优秀爱心妈妈。
采访最后,王丽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公证岗位工作多年,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但是她不会主动选择离开:“我已经把公证当成了事业,只要在公证处工作,就要脚踏实地地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