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曙光
她美丽大方,性格开朗,说起话来诙谐幽默,同事称她“开心果”。但她办起案子来却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她办理的公诉案件200余起,有罪判决率100%。这,就是陈曙光从检5年来交出的成绩单。
今年刚三十出头的陈曙光,现任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
干检察,这对原本传播专业毕业的陈曙光来说真的是半路出家。为了尽快成为行家里手,她从考进检察院那天起,便捧起法律书籍苦心攻读,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拿到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由一名公诉新兵逐渐成长为办案尖兵。
故事一:扔下女儿的“狠心”妈妈
2014年4月,刚休完产假的陈曙光遇到了一起挪用资金、诈骗的案件。该案涉案犯罪嫌疑人为梁氏夫妇,受害者达数十人,涉案金额高达600余万元。那时,陈曙光5个月大的女儿还处在哺乳期,丈夫又长期在外地工作,家里家外只能靠她一人。为了确保案件能够及时、成功提起公诉,她为女儿雇了保姆,便一头扎进案堆里一干就是小半年。庭审时,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犯罪数额均被法院采纳,梁氏夫妇分获有期徒刑二十年和十九年。在那段艰难的日子,她不但自己有时忘记了午餐,还常错过给女儿喂奶的时间。每当提起这事儿,她眼里便盈满了泪水,觉得对不住女儿……
故事二:讲故事打开当事人“心结”
2014年12月,陈曙光承办一起轻伤害案。嫌疑人孟某与邻居郝某因宅基地纠纷引发殴斗,郝某被打致轻伤,但孟某拒绝赔偿。提审孟某时,陈曙光得知孟某曾经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又将儿子送到了部队。根据这个情况,她对孟某说:“你这样在部队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怎能犯这样的错误呢?”孟某听了虽然露出了懊悔的神情,但还是拒绝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致人轻伤害,不赔偿损失就不能从轻处理。孟某在部队服役的儿子也在为此事忧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为打开孟某的心结,陈曙光灵机一动,对孟某讲起了清代礼部尚书张英的一首打油诗,引用古代故事开导孟某,又就父母不良行为对孩子成长进步产生的影响与他进行了探讨。孟某心里的坚冰融化了,表示愿意对郝某的医疗损失做适当的赔偿。随后,陈曙光又去说服了郝某,两人握手言和,法院对孟某作出了缓刑的判决。这起案件的妥善处理,让双方都感受到了人性化执法的温暖。
故事三:让“棘手”涉案人当庭低头
2015年末,陈曙光承办了一起徇私枉法、受贿案。涉案人曾从事司法工作。第一次提审,陈曙光就感受到了什么叫“难斗”。面对陈曙光的询问,涉案人不仅拒不认罪,还摆出一副官架子,对陈曙光做的笔录指指点点。陈曙光毫不退缩,严肃地向对方阐明笔录的准确和公正性,让其认真核对笔录签字确认。庭审那天,陈曙光有理有据地向法庭证明涉案人的犯罪事实。在辩论阶段,涉案人竭力为自己开脱,辩解自己不懂法。陈曙光起身义正辞严地回应道:“你曾身为司法者,在法庭上说自己不懂法,不觉得幼稚可笑吗?”陈曙光铿锵有力的话语令涉案人不得不低下了头。最后,涉案人当庭认罪悔罪。
“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从事检察工作以来,陈曙光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