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法说”在说啥?
“鞍法说”系列活动是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整合“审学研”“评推树”“学争做”三大品牌资源,构建法院内部常态化、高质量的知识分享与经验交流机制。活动不仅要形成可复用、可推广的审判执行经验,更要为干警搭建“蓄能加热”的学习平台,推动全市法院工作“提速升温”,为司法实践注入专业动能。

首期“鞍法说”实务讲坛现场
“判决确认权属还是参照公报案例判决办理登记过户?”“烂尾楼无法过户的问题在执行程序中如何解决?”10月24日下午,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会议室内讨论氛围热烈,一场聚焦执行异议之诉的“实务课堂”在此开讲。作为“鞍法说”实务讲坛系列活动的“首秀”,此次分享采用“现场+视频”模式,吸引鞍山两级法院300余名干警同步参与,通过“导师授课+互动解惑”的形式,为审判实践中的“疑难杂症”开出“法律良方”。
当天的讲坛上,民一庭副庭长闫相夷以“主讲导师”身份登场,围绕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展开深度解读。她从“执行异议案件是什么”入手,用通俗的语言讲清基础概念;再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新颁布的《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25〕10号),逐条款解析“最高法司法解释怎么说”,通过对比关联法条、列举典型案例的方式,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的审判思路;最后针对“实务难点如何解”,聚焦审判中常见的权属确认、过户障碍、程序衔接等问题,抽丝剥茧分析23条司法解释的适用逻辑。
“连裁判文书书写规范都手把手传授,太实用了!”在互动交流环节,干警们纷纷分享学习心得。有干警表示,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向来有“多发、疑难、复杂”特点,此次分享精准戳中办案痛点,不仅理清了裁判思路,更化解了长期困扰干警的实践困惑,真正把“导师的学习心得”变成了“自己的办案指南”。
分享结束后,鞍山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赵林对活动进行点评总结。他表示:“‘鞍法说’不仅是经验分享的平台,更是锻炼表达、促进交流的舞台。”赵林强调,审判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每一位干警的专业坚守与实践创新,未来希望打破领域界限,邀请更多不同方向、不同领域的分享者“做客”讲坛,让交流更具广度与深度。同时,他也期待全体干警能将讲坛上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办案实效。
此次活动由鞍山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郭畅主持,线上线下干警共同参与学习,为“鞍法说”系列活动打响“第一枪”,也在全市法院营造了“比学赶超、互帮互促”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