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社区:
大连市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春海社区
创新实践:
从以前的“门对门不相识”,到现在的“邻里一家亲”,社区党委通过建立议事协商联席会议制度,使社区的治理模式从行政主导的“单一供给”转变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协同”,让老社区焕发了新生机。
大连市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春海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中心城区老旧社区。在0.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个拥有58栋居民楼、7673名常住人口的老旧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31.43%,16岁以下未成年人占11.01%,加上8.5%的流动人口,“一老一小一新”群体超过了社区总人口的一半。
社区组织专业服务队为新就业群体体检
聚沙成塔汇聚服务合力
“以前社区工作人手不够,想干的很多事都实现不了。”春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原坦言,14名社区工作者要服务7000多人,特别是面对老年人健康管理、儿童关爱和新市民融入这些专业需求时,大家常常力不从心。“服务资源不够集中,健康服务也不完善,大家住在同一栋楼里,却很少说话。”
改变从去年开始,春海社区尝试构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社区党委建立了议事协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医疗机构、学校、社会组织等开展议事协商。
“我们成功引入了7家医疗机构、3所高校、2个社会组织和26家企业……”社区工作人员指着墙上的资源分布图介绍道,社区还新招募培训了128名志愿者,组建起“海之康”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如今,社区的治理模式已经从行政主导的“单一供给”转变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协同”。每月一次的联席会议,让居民的需求能够快速对接专业服务。
专业指导让志愿服务更有效
在社区活动室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志愿者一边给老人量血压一边叮嘱:“今天血压正常,记得按时吃药。”
专业社工李老师解释了他们的工作方法:“我们先培训志愿者,制定服务标准。这样志愿服务就不是偶尔的一次活动,而是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还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了差异化服务方案。”李老师展示着厚厚一沓服务档案:有为老年人设计的“健康监测+义诊咨询+康复指导”服务包,为未成年人打造的“情绪管理+亲子互动+安全教育”模块,还有为新市民构建的“健康保障+应急管理+社会融入”体系。
在他们的指导下,社区组建了多支专业服务队。数据显示,在专业社工的服务下,志愿服务覆盖了350人次的老年人心理陪伴,健康管理依从性提升40%;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率下降40%;新市民归属感提升45%。三类群体核心诉求解决率达到91%,服务覆盖率从试点期的62%扩展至全域98%。
贴心服务让社区更温暖
春海社区针对不同居民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对老年人,每月上门检查身体;对孩子,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对新市民,组织技能培训和社区活动。前不久,一位参加过培训的外卖骑手用学到的急救知识救了一位晕倒的司机。这位骑手在分享会上说:“我从没想过自己也能救人一命。”
如今,春海社区居民互动明显增多。在最近的社区环境整治中,百余名居民主动参与清理楼道杂物;“楼院文化”活动中,千余名新老居民一起唱歌跳舞,分享生活趣事。
在这里,专业与爱心相遇,7000多位居民真正感受到了“春深似海”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