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等着挂号看病,网上的号刚放出来就没了?”不少沈阳患者曾遭遇的这一困境,如今有了明确答案——近日,沈阳市公安局历经近1个月缜密侦查,跨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烟台市,辽宁省葫芦岛市、朝阳市等多地收网,一举打掉9个医院“黄牛”团伙,抓获涉案人员75人,彻底斩断“抢号—囤号—倒号”的黑色利益链,为群众就医扫清障碍。
警方查获多台涉案电脑和手机
民生痛点:“黄牛”隐匿抢挂号,警方“亮剑”护公平
“‘黄牛’靠非法手段抢号倒卖,让真正有需要的患者‘一号难求’,既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可能延误治疗。”沈阳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治安工作行动大队大队长董泽直言,“黄牛”引发的挂号难题是老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痛点。
今年以来,沈阳警方走访各大医院周边时发现,尽管此前持续打击,仍有个别“黄牛”活跃,但行为更隐蔽——不仅在医院门口公然拉客,还新增了线上私聊对接需求的隐匿模式,用技术手段垄断号源后“点对点”加价倒卖。为守住就医公平底线,沈阳警方迅速抽调多部门警力成立专案组,启动专项打击。
技术破局:150G数据追线索,揪出抢号黑科技
“‘黄牛’抢号根本不是靠手速,而是靠技术作弊。” 办案民警田宇明的揭秘,道出了普通患者“抢不过”的核心原因。
专案组首先将突破口对准挂号系统后台数据,调取了相关医院累计150G的挂号访问日志与支付记录。经过数昼夜比对分析,14名存在异常操作的人员率先进入警方视线——他们不仅频繁登录挂号系统,还在同一天内跨科室挂多个专家号,与普通患者“对症挂号”的常规逻辑完全不符。
随后,专案组统筹侦查中心、网安支队等技术力量深入攻坚,最终摸清3类核心作案手段:3个团伙通过编写外挂软件破解挂号系统加密数据,实现“精准抢号”;2个团伙架设多台模拟器,使用专用工具高频次自动点击预约链接,使热门专家号“秒光”;另有4个团伙组建“抢号团队”,靠人工“拼手速”抢号后,再通过“一退一抢”完成号源流转倒卖。
“为了逃避打击,这些‘黄牛’的花样层出不穷。”沈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案件侦查大队民警张帆补充道,部分团伙不仅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身份信息注册账号,还会使用VPN(虚拟专用网络)隐藏真实IP,甚至伪造境外操作的假象,这些伎俩最终都被警方一一识破。
多地抓捕:乔装登岛追逃犯,惯犯“黄牛”终落网
9月9日,专项打击进入收网阶段。专案组从于洪、皇姑、大东公安分局抽调300名精干警力,按照“统一指挥、分片调度、同步出击”的原则,在多省市展开抓捕。
“有一名嫌疑人听到风声后躲到了山东烟台一座小岛上。我们乔装后登岛,通过研判锁定其踪迹,最终成功将其抓获。”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大队长陶洪飞回忆起抓捕细节时说。此次跨区域行动中,警方还顺藤摸瓜揪出1名此前未掌握的涉案人员。
除跨区域攻坚外,沈阳本地警方也针对屡教不改的惯犯“黄牛”展开精准打击。大东公安分局北海派出所副所长么天龙透露,该所抓获的3名嫌疑人中,徐某、孙某曾因扰乱挂号秩序被行政警告,但二人却心存侥幸继续作案。“他们用手机下载屏幕点击器,以每秒10—20次的频率抢号,每个号额外收100—200元好处费,还在社交平台大肆宣传抢号业务。”目前,3人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经核查,近6个月,这些团伙在沈阳4家三甲医院累计抢号7523次,非法获利达51万余元。
闭环治理:号源返还惠民生,长效防控筑屏障
在打掉“黄牛”团伙的同时,沈阳警方进一步做实民生保障的后续工作——将查获的非法号源通过医院官方渠道重新发放,形成“打击违法+保障民生”的闭环,让被垄断的号源重新回到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手中。
“打击‘黄牛’不是一阵风,我们会持续发力,守护群众就医公平。”沈阳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项打击是警方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群众就医环境的具体举措。随着警方长效防控机制的落地,沈阳群众“挂号安心、看病省心”的期待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