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阳市善若水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高聪带领志愿者们,专程赴康平县西关屯蒙古族满族乡西关屯村开展爱心救助活动,为父亲正在服刑的高二学生小雨(化名)送去8000元学费,并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学业规划,以法治温情守护特殊困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家庭变故险失求学机会
“孩子,你要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社会永远不会放弃你!”高聪拍着小雨的肩膀坚定地说,这句话让一直低着头的少女终于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这个就读于康平县一中的女孩,中考时以70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高中,却因家庭的变故险些失去求学机会。
小雨的父亲因经济纠纷正在服刑,母亲离异后未履行抚养费支付义务,年迈的爷爷奶奶不仅要照顾她,还要抚养她7岁的弟弟。在这个本应专心备考的年纪,小雨却要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和失学的风险。“有时候晚上睡不着,就在想是不是该出去打工挣钱。”小雨轻声说道,这句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转机源于一次走访
转机来自省公安厅派驻西关屯村第一书记毕科研的一次走访。“发现小雨家的情况后,我们立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启动了救助程序。”毕科研说,“但我们更希望给孩子的不是暂时的援助,而是一个完整的未来。”
善若水公益服务中心25名志愿者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在高聪的带领下来到小雨家。他们不仅带来了助学金,更带来了一份详细的成长规划。高聪对小雨说:“我们建议你以中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为目标,本硕连读。我们会全程帮助你,包括提供助学金、高考志愿填报,还会帮你积累志愿服务时长。希望你不仅能成为优秀的学生,还能成为普法宣传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学法懂法的重要性。”
最让人感动的是志愿者们对小雨的心理疏导。“不要怨恨父亲,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要在挫折中成长。”志愿者秦海娟律师轻声细语地说,“你要把这次经历转化为力量,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小雨的奶奶抹着眼泪说:“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们这一家子。孩子她爸在监狱里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会好好改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温暖持续照亮求学之路
据悉,善若水公益服务中心20年来始终坚持“日行一善,积善成德”的理念,284名志愿者大多是普通工薪阶层,却累计捐资165万元,帮助了百余名贫困学子。善若水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融合“枫桥式工作法”精髓与自创的“五步工作法”,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逾千起。
此次帮扶不仅为服刑人员子女提供就学保障,更通过法治教育、心理疏导和学业规划,构建了司法、行政、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为服刑人员安心改造创造有利条件,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辽宁基层的生动实践。
临别时,小雨抱着助学金的信封,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也要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目前,在西关屯乡党委、政府的监督下,善若水公益服务中心与小雨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毕科研也将定期回访,确保这份温暖能够持续照亮小雨的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