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用心缝合断裂的亲情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郑辰曦 本报记者 马琳 | 发布时间: 2025-07-31 11:04

  ·简介·

  吴迪,女,35岁,中共党员,2013年进入法院工作,现任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哈达碑人民法庭副庭长、三级法官。曾被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办案标兵”荣誉称号。

吴迪法袍照2

  日前,一位老人紧握着吴迪的手,脸上的皱纹因笑容而舒展。吴迪知道,这起特殊的探望权纠纷案件,终于以最温暖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案情要从一场跨越十余年的家庭变故说起。今年3月,哈达碑法庭受理了一起特别的案件: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将孙子孙女诉至法院,诉讼请求简单却沉重——只想见上伤残的儿子一面。

  时间拉回2014年,老人的儿子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中脑部受到重创,经鉴定构成4级伤残。“儿子谁来管?”两位老人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扛起照顾儿子的重担,这一扛就是8年。8年间,日复一日地喂饭、擦身、复健,耗尽了老人的精力,却从未动摇他们的决心。

  然而,生活的重压让家庭关系逐渐失衡。儿媳因难以承受困境,与老人产生深深隔阂,8年里从未照料过丈夫。后来,老人以“遗弃罪”将儿媳诉至法院,虽最终撤回,但本就紧张的家庭关系彻底破裂。不久,儿媳与儿子离婚,孙子孙女将父亲接至身边,随后又将其送入养老院。自此,两位老人与儿子彻底失联,在无数个日夜的思念与担忧中,他们选择走进法院,只求见儿子一面。

  “这一年半的时间,我的眼泪都要哭干了,我每天都在想我的儿子,不知道他在养老院过得好不好,有没有人照顾他……”法庭上,老人的声音哽咽,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绝望。

  吴迪接手案件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是一起简单的探望权纠纷,而是一场濒临破碎的家庭情感危机。案件背后,是两位老人对儿子的牵挂,是血脉亲情不该被隔断的呐喊。法官要做的,不止是一纸判决,更是要缝补这个家庭的裂痕,让亲情重新流动起来。

  随后,吴迪与特邀调解员组成调解小组,一次次走访当事人,一点点梳理案情脉络。“老人照顾你们父亲8年,把能给的都给了儿子。现在他们老了,唯一的念想就是看看儿子,这份心,你们能懂吗?”调解小组的话语敲打着孙子孙女的心。一次次沟通,一遍遍疏导,孙子孙女渐渐理解了老人的执念,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孙子孙女将父亲从养老院接回,暂时与两位老人共同生活,一家人约定放下过往矛盾,共同照料伤残的儿子。

  当老人再次握住儿子的手,感受着那熟悉的温度时,泪水再次滑落,这一次,却是幸福的泪。吴迪看着这一幕,知道这场纠纷的化解,不仅彰显了司法的温度,更让一份濒临消逝的亲情重新回到了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