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我省发布今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董楠 | 发布时间: 2025-07-31 09:17

  全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趋势——

  ●全省14个市中,有12个市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农林牧渔业、商贸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事故起数实现同比下降

  本报讯  7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应急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2025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有关情况。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矿山安全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重点时段督导检查,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稳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防范,强化事故调查处理和警示教育,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趋势,大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省14个市中,有12个市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大多数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农林牧渔业、商贸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事故起数实现同比下降。

  三季度是各类生产经营建设的“黄金期”,同时正值暑期、假期、汛期,风险因素交织叠加,历来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安全防范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下一步,全省将扎实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力求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抓好隐患问题整改落实,坚决防范同类隐患问题重复出现;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力抓好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相关单位就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董楠 关月

  今年上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得如何?下半年又有哪些具体举措?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矿山安全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今年上半年全省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安排?

  省公安厅:在事故预防方面,围绕交通事故、交通违法、出行规律和天气状况等因素,我们分析研判突出交通风险,指导加强事故预防工作。上半年,全省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0.53%和6.92%,交通安全形势整体保持平稳向好。

  在隐患治理方面,我们紧盯部省两级公路安全隐患突出点段督办项目重点攻坚,截至目前,已完成治理106处。

  在违法整治方面,我们以突出抓好“五类重点违法”集中整治为重点,全省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876万件。其中,酒驾醉驾1.65万件,超速行驶169万件,客车超员2782件,货车超载2.7万件,“飙车炸街”1409件。

  在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在城市非主干路设置限时限位停车泊位3.5万个,全力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按照公安部第172号令规定,对驾驶人按照原规定达到60周岁且已注销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依申请无需参加考试和体检予以恢复原准驾车型,驾驶资格期限延长至63周岁。截至目前,全省共办理恢复驾驶资格业务3.5万余笔;持续推动交管12123视频快处简易事故工作,视频快处率68.37%。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机制创新。强化情指引领、数据驱动、合成研判、科技赋能,全面整合关联“人、车、路、企”和违法查处、事故处理、举报投诉等数据信息,应用AI大模型技术,全面推进交管工作精准发力、靶向治理、形成闭环。

  二是推进事故预防。坚持打防并举,以“五类突出交通违法”集中整治为重点,重拳打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紧盯企业源头、道路设施、路面管控3个重点,推进“人、车、企”源头治理,推动各类安全隐患全面起底、全面整治。

  三是推进服务优化。全面推广应用电子行驶证,推行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优化二手车管理便利措施;开通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绿色通道”,推进各地交通事故快处中心升级改造。

  四是推进规范执法。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让群众感受到执法力度和温度。

  建筑施工和城镇燃气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行业领域,上半年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我们扎实推进全省住建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筑施工方面,全省共检查施工项目9109个,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5万余项,责令限期整改项目1237个,责令停工整改项目119个;城镇燃气方面,全省更新改造燃气管网1108公里,接通高层建筑管道燃气27.11万户,累计开展燃气安全检查5.42万余次、整改隐患问题10854项,开展各类燃气安全宣传活动1.5万次、普及300余万人,总体上保持了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前期成果,一方面,持续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一是强化事故多发类型管理。紧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等事故,实施“小切口”专项检查。做好汛期大风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下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二是强化事故多发时段管理。加强对非传统时段、法定节假日、休息日等事故多发时段监管,严查安全生产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抓好一线作业人员宣传教育,把安全防线落实到最末端。三是强化市场、现场“两场联动”管理。深入开展建筑市场和招投标市场专项整治,严查“未批先建”“违章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纵深抓好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一是抓好燃气管道安全专项治理。加快更新改造燃气老旧隐患管网,大力推进高层建筑接通管道燃气,确保按时限完成任务。二是抓好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健全燃气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机制,聚焦餐饮企业、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深入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加大对餐饮企业等用户“问题瓶、管、灶、阀”等不合格产品的检查执法力度。三是抓好燃气安全宣传发动。全方位、多渠道深化燃气安全宣传引导,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社会共治的燃气安全宣传体系,普及燃气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全面增强全社会燃气安全意识。

  请简要介绍一下省交通运输厅在加强“两客一危”车辆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近年来,在“两客一危”车辆安全运营管理方面,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狠抓了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暂时不允许从业,直到考核合格为止。对驾驶员开展了安全驾驶教育培训,还面向企业,开展了大量的警示性活动。

  二是提升车辆保障能力。严格执行达标车型管理制度,严把“两客一危”车辆的准入关。积极推动“两客一危”车辆安装智能监控报警装置,免费为农村客车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视频监控设备和胎压监测系统。

  三是实时进行动态监控。在企业层面,依托动态监控系统,安排专人负责,实时监控并及时纠正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在管理层面,通过省市县三级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对“两客一危”车辆实施逐级考核抽查,每级每月抽查车辆数不少于10%,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力求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积极开展安全帮扶行动。有的企业规模不大,安全监管的能力相对弱一些。

  我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派驻专家对他们开展现场指导,三年来,全省600多家企业得到了我们的专业帮扶,2万多项隐患在我们专业化的帮扶中得到整改。

  五是持续开展督导检查。今年,通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全省共排查10年以上老旧客车9191台、“营转非”车辆3882台,全部纳入台账进行动态监管。目前共注销危货企业16家、车辆2878台、从业资格5668名。

  省农业农村厅在渔业安全生产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省农业农村厅:2025年全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涉海部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狠抓“港、船、人”三个关键环节,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形势。

  一是持续强化渔港综合管控。科学规划保留214座渔港,对规划外的渔港全部关停取缔。对134座渔港直接派驻监管人员,并辐射周边渔港,实现了渔港监管全覆盖。严格执行进出港报告、安全检查准航、出港登检等相关制度,防止渔船“带病”出海作业。

  二是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组织对所有渔港、渔船、船员实行“过筛子”排查,年初以来,累计排查各类隐患4171项,整治问题渔船1.5万艘。

  三是全面提升渔船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渔船更新改造和减船转产,“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老旧渔船4015艘,新建钢质渔船1037艘。加快配备新型北斗、插卡式AIS(防碰撞系统)等安全通导设备,实现应配尽配、应装尽装,进一步提升物防技防能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渔民教育培训。组织开展渔民安全技能比武、应急演练等活动。对全省20家渔业船员培训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年初以来,开展综合宣教138场次,受众渔民3万余人次。

  五是严肃查处涉渔违法违规行为。年初以来,全省查办案件1440件,查获违规渔船1875艘,其中涉渔“三无”船舶685艘。

  我省在防范化解矿山重大安全风险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省地方矿山安全监督管理局: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各级矿山安全监管部门和各企业共同努力,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大以上事故“三下降”,全省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下一步,我们围绕有效防范化解矿山领域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一体推动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八条硬措施”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一是突出重点,有效防范化解煤矿重大安全风险。强化红线管理,严禁采掘作业。紧盯石门揭煤、过地质构造带、煤仓清理、动火等高风险作业,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

  二是分类施策,有效防范化解非煤矿山重大安全风险。严把新建矿山安全审查关和停产停建矿山复工复产关,严防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先天不足”;按照《全省停产停建和废弃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一矿一策”落实责任部门和管控措施,严防明停暗开;深入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带病生产;严格落实尾矿库安全管理责任,“一库一策”落实管控措施。积极推动非煤矿山“三个一批”综合整治,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我省非煤矿山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三是多措并举,有效防范化解汛期矿山重大安全风险。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突出尾矿库和排土场,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的要求,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严格落实“叫应”“回应”“响应”机制,果断采取停产撤人、转移避险等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