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营口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提升党政信任感、企业依赖感、群众满意感和服务提效率、警务增效能、工作有效果的目标,借助“互联网+”,推动警务工作与优化发展环境措施深度融合,构建了全新的一站式网上服务体系,实现了服务载体由多口分散向统一门户转变,服务方式由企业来回跑向部门协同办转变,从根本上打通了优化环境、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取得了惠企与惠警的双赢效果。
“互联网+微警务”
架设警企“连心桥”
强服务须知晓经济动态,促振兴当聆听企业声音。为便捷警企联系,提供“零距离”贴心警务服务,营口市公安局建立市公安局、县区公安局、公安派出所“三层微信群”,通过微信群相互联系,促动市局领导、县区局领导、派出所领导、社区民警和辖区企业“四级联动”,实现收集企业意见、开展业务咨询、发布警情提醒、开展法律宣传、提供案件线索 “五项功能”。目前,全市共建立公安微信群96个,195家10亿以上投资企业加入市局微信群,全市1000余家企业加入各级公安微信群。微信群共向各类企业发送信息13类896条,开展互联网警企活动6次,解答咨询286项,帮助解决生产安保问题83件。
“互联网+新常态”
打造便企“高速路”
积极顺应民生警务新形势,抓住行政管理改革契机,营口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创新警务新模式,搭建了服务民生警务平台,实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涵盖行政许可、交警、治安、出入境、消防12个警种6大类551项业务。
业务搬到网上。以“便民、效率”为原则,将便企服务项目搬到网上,依托网上服务民生警务平台,向企业提供在线咨询、业务办理、政务指南等181项网上服务,全部实现“一站式登陆、一站式咨询、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回复”。平台运行以来,总访问量273万人次,更新警务信息18842条,受理群众、企业办事申请1089件,办理率、回复率均达到100%。
服务推到指尖。依托服务民生警务平台功能,打造服务民生“一站双微”组合拳,将平台中百姓常用的、点击率高的“网上办理”“进度查询”等功能项目,开设“平安营口”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公安服务到指尖。交警部门依托“12123”手机APP软件,提供预选号牌、考试预约、罚款缴纳等23项交管业务办理服务。交通事故在线快速处理平台,微信上传事故信息,有效提高了事故处理率。出入境管理部门开通手机“足不出户”预约受理服务,邮政EMS上门取证送证,方便群众240余人次。依托微信公众号,为180余家企业提供诚信核查服信息2400余条,受到企业欢迎。
权力社会公开。将企业高度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网络适时发布,将服务的流程和所需的资料逐一网上公布,明确办理时限,提供进度查询,让企业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实时掌握办理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去年出台《营口市公安局便民利企80条举措》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营口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68项举措》,厘清16项行政审批和12项公共服务事项,实行所有事项《服务指南》和《一次性告知书》网上公开。
“互联网+放管服”
实现惠企“短平快”
公安机关优化发展环境,核心是方便、快捷、高效服务,关键是“放管服”改革。营口市公安局依托网上服务民生警务平台,把真放权、真简化、真创新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措施。
真放权,应放尽放。研究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办事手续。市局、分局下放、调整企业审批权限26项;在全部181项可网上办理的业务中,172项业务只需一级审批,6项业务需二级审批,只有3项业务按规定需要三级审批。目前所有进网运行的审批事项办结率和满意率达到100%,办理时限缩短50%。
真简捷,应简尽简。优化发展环境的根本落脚点在惠企利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路腿、好办事、不添堵。在开通的网上办理业务中,企业可通过网上受理、办理、预约、咨询、邮寄等服务模式,实现零往返或只需往返窗口一次即可办理完结。在出入境、交警、消防、治安等窗口开展网上延时、预约、上门等全年无休服务。
真落实,应落尽落。开展网上问需于企、话题讨论。广泛听取企业所需所盼,涉企投诉网上办理满意率100%。对网上涉企投诉,制定整改清单,市公安局党委委员逐一深入企业反馈回复。民心网投诉办理全市第一,全省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