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车,一条线,一群人,一辈子的责任与坚守。
建昌车站派出所是锦州铁路公安处地处最为偏远、管辖线路最长的派出所之一。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热闹喧嚣,有的只是平凡岁月的默默付出。
清晨,清脆的汽笛声划过天际,在山谷中回荡,列车悠然地沿着蜿蜒曲折的魏塔铁路行驶……这趟由锦州往返叶柏寿的4255/4256次绿皮客运列车,自1975年开通运行,已经走过了48个年头。百姓们亲切地称之为“小慢车”。
正值初春时节,车厢外乍暖还寒,车厢内却是暖意融融。乘客们或是三两围坐笑谈过往生活,或是干豆腐卷大葱再配上二两白酒,一口一个惬意满足。
“在外打工大半年啦,过年都没回来,攒下点钱,回家休息休息,陪陪家人。”说话的乘客名叫何文友,家住建昌县杨树湾子乡,今年已是他在外打工的第10个年头。
10年间,他坐着这列“小慢车”外出打工、返乡、送孩子上大学。“小慢车”见证了时代发展的沧桑巨变,也载着沿线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道路。
“小慢车”沿途经过70多个乡镇村屯,半个世纪以来,建昌车站派出所一代代民警用无畏和坚毅守护“小慢车”,保障人民群众和铁路运输的安全。
老民警孙贻华是派出所第一个警校生,也是第一个驻扎于此的外乡人。从分配到派出所至今的38个年头里,孙贻华踏遍了辖区每一个村屯、每一家住户、每一段线路。他说:“我与‘小慢车’早已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我用青春守护了它们,它们也陪伴着我一起慢慢变老。”
每次走村入户开展沿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村民们看见他都会亲切地打招呼:“老孙!又来了。”然后,热情地邀请他进屋喝口水、聊聊天。
38年里,孙贻华沿着铁路线路排查安全隐患,挨家挨户地开展铁路安全宣传教育,用初心换来了民心,用脚步丈量了平安。
岁月记录了他辛勤的付出,大地镌刻下他忠诚的足迹。如今,还有不到半年,孙贻华就要退休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他放弃了休年假和法定节假日,每天早晨都准时出现在派出所,或是和青年民警下沿线,或是到站区和货场转转。
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谁都知道他内心的不舍:他舍不得没有空调的“小慢车”、饱经风霜的铁路线、善良朴实的农家人、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还有他最引以为豪且无比热爱的事业。
但令他欣慰的是,还有些人选择留在这里,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前行。
曾经,民警廉波和王佳乐就是坐着“小慢车”,从建昌一路辗转到警校上学。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派出所的中流砥柱。
廉波深有感触地说:“小时候,我母亲经常会带着我坐‘小慢车’去锦州,给舅舅家送粘豆包。那时候,‘小慢车’对于我来说,就是传递亲情的纽带。现在,能够守护它,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欣慰。”王佳乐则说:“虽然远离了都市的繁华街景,但我知道,守护旅客群众,是我作为铁路警察的责任。只要我们在,平安就在。”
“呜呜呜——”在他们的守护下,“小慢车”又出发了,它承载着百姓的梦想与期待,也肩负着民警们一代又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列车悠然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