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大数据”一子落 “信息化”满盘活——数字赋能提升新时代沈阳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水平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王玲 记者 邵小桐 | 发布时间: 2023-01-12 09:25

  近年来,《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陆续出台,对社区矫正执行监督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常规的“书面检察+实地检察”不仅耗时长,而且发现的往往是社区矫正监管执法中的表层问题,把握好大数据赋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变量,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成为刑事执行检察的发展方向。当刑事执行检察遇上大数据,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去年,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及时更新理念、攻坚克难、突出亮点,推进与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等部门协同办案,打破以往社区矫正监管工作常规,在全市两级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组织开展核查纠正社区矫正对象脱管专项活动,探索运用大数据提升工作效率和监督精准性,发现并办理的案件总数为近3年该类案件总和的4.67倍。

  打破数据外部“壁垒”

  为监管提供大数据支撑

  定方向。为开展好核查纠正社区矫正对象脱管专项活动,沈阳市检察院明确总体要求、人员安排、方法步骤、内容方式,实行检察一体化机制,由沈阳市检察院带队,抽调全市刑事执行检察人才库成员及基层院业务骨干组成7个专项工作小组,以在社区矫正巡回检察中发现的问题为基础,坚持靶向定位、同频共振,统筹排查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地的线索。

  破壁垒。数据壁垒不破除,数字检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沈阳市检察院首先从司法行政机关收集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姓名、性别、居民身份证号码、社区矫正类型、入矫解矫时间等数据,以“底数清、情况明”为目标,夯实监督工作台账基础。随后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从公安机关收集、调取社区矫正对象近3年交通出行记录数据553个,从中精确查找需要的出行信息,为发现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大数据支撑。

  让大数据“开口说话”

  通过筛查比对深挖线索

  为数据创建“大集合”。经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全面整合、筛查,检察机关对484个社区矫正执行期内存在出行信息的数据建立了数据库,并梳理出问题清单。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全市两级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骨干力量深入司法所开展实地检察,对筛查后的数据与卷宗中社区矫正对象请销假情况进行逐个比对分析,研判甄别确认。

  让数据带来“生产力”。通过与社区矫正对象谈话,核实是否有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地的行为,通过询问司法所工作人员,核实是否发现人员脱管、是否受到社区矫正机构处罚等情况。依靠大数据力量加持,全市检察机关对确实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地问题的线索立案112件,核查出2人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地时间累计超过一个月,提出收监建议2件,均已收监执行。同时,对有正当理由需要外出已提交书面申请,而社区矫正机构未予批准的数据进行比对核查,切实维护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

  治理成果“共建共享”

  类案监督助推溯源治理

  刑事执行检察领域数字化建设向着更深的维度探索。沈阳检察机关通过从数据中挖掘个案信息和类案线索,继而从类案问题中发现在管理衔接、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系统性漏洞,探索构建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系统治理全链条监督流程,促进社会治理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沈阳检察机关会同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召开联席会议,对在社区矫正巡回检察和核查纠正社区矫正对象脱管专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逐条归纳梳理、深入剖析原因,并从依法严格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工作制度、加大指导力度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面对面沟通、点对点认领,督促建章立制。沈阳市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检察机关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并对社区矫正监管执法中的不规范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共同打造司法资源整合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