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密织路网,释放通道能力;全力以赴,保障国计民生;装备升级,助推铁路发展;红色教育,提升“细胞”活力……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场”上,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路沈阳局)挺起钢铁脊梁,用实际行动展现出铁一般的担当。
机车不停歇。
密织路网 全力保障供应
9月20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编组为113辆的货运列车从贺斯格乌拉站驶出,驶向中国铁路沈阳局管内的沙岭站,为东北各大电厂和企业提供所需电煤。
9月中旬,东北地区气温下降,东三省进入紧张的冬季用煤储备期,供暖季保供压力加大。中国铁路沈阳局积极了解煤炭市场变化情况,有序优化运输组织,合理调配运能,全力以赴保障电煤运输,有力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巩固经济恢复发展。
为加速车辆周转,中国铁路沈阳局统一调度指挥,通过现在车查询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加大电煤在途、到站作业、电厂卸车的盯控力度,做到衔接有序、及时取送、快卸快排、一路绿灯。
从全力保障“北大仓”粮食运输,助力端牢“中国饭碗”,到中欧班列加速奔跑,联通世界传递温暖……白山黑水间,一幅幅振兴发展的壮美画卷正随着绵延的钢轨徐徐铺展。
上午从沈阳出发,中午到北京吃烤鸭,下午逛王府井,晚上回沈阳吃老四季。这曾经看似不可能在同一天完成的几件事,在京哈高铁京沈段开通后成为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沈阳局建设了国内国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广泛覆盖、枢纽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条条铁路线仿佛延伸的动脉,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新时代东北振兴贡献铁路力量。
一组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沈阳局管内高铁运营里程从1324.7公里增加到3295.6公里,管内电气化铁路里程达8230.2公里。
高效运转 合力抗击疫情
4月7日9时45分,随着发车命令下达,装载着750件防疫物资的行包专列从大连站正点始发,紧急驰援长春,助力吉林省各地战“疫”;4月17日12时6分,一列载着大米、牛奶等民生物资的列车从中国铁路沈阳局长春货运中心新肇货场开出,火速驰向上海河家湾站……
在抗疫一线,你或许很难看到铁路人的身影,但在抗疫后方,铁路部门在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的保障供给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列车奔行在钢轨上,输送的是物资,传递的是希望。
今年初春,疫情牵动人心。中国铁路沈阳局统筹协调运力,采取开行货运列车、利用普速列车行包车厢和高铁专列运输防疫物资,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运输保障。
4月19日8时10分,张然机班担当的满载4710余吨粮食、钢材等重点物资的货运列车安全正点抵达山海关站。算上这趟列车,张然机班的4名机车乘务员已在裕国站与山海关站间运行了10个往返,连续工作7个昼夜140个小时。与此同时,在沈山、京哈两大东北入关的铁路干线上,千余名铁路机车乘务员以车为家,连续7天包车作业不下车,为每天百万吨重点物资高效转运提供充足的铁路运力支撑。
保供保畅任务十分艰巨,大连、锦州、营口等港口疏港问题亟待解决;鞍钢、吉化等大型企业原料运输迫在眉睫;管内58家电厂发电用煤必须保障;化肥、种子等农耕物资运输刻不容缓……中国铁路沈阳局科学制定运输方案,按照“有请必装”原则优先保证,强化卸车组织,畅通运输环节,压缩运到时限,全力畅通重点物资运输通道,因此收到辽吉两省党委政府和大型企业的感谢信20余封。
大考面前,中国铁路沈阳局在积极配合各省市地方政府通过大数据、轨迹跟踪等有效手段及时排查疫情源头、堵塞疫情传播途径的同时,在各大高铁站、火车站对候车大厅、售票室、公共卫生间、座椅、电梯等重要场所进行消杀并及时开窗通风,对旅客做好无接触式体温检测,开辟“绿色通道”,竭尽全力保护旅客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扶危助困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中秋过后,中国铁路沈阳局派驻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来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尤杖子村,实地了解当地村民的农副产品销售情况。
尤杖子村建有23栋冷棚。冷棚基地里,一串串红辣椒长势喜人,已初现丰收模样。“预计今年辣椒种子的产量达到6900斤不成问题,年收益将能达到250万元。”在应用新型辣椒制种技术的冷棚里,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志刚对村民充满信心地说。
尤杖子村地处辽西山区,全村4870亩耕地中有70%为山地和二坡地,自然条件恶劣,十年九旱。以往,由于村内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村民生活长期受出行难、教育难等问题困扰,该村成为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2014年,中国铁路沈阳局开始承担该村的定点扶贫任务。建冷棚、养牛羊……中国铁路沈阳局通过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使该村旧貌换新颜,于2020年9月顺利脱贫摘帽。之后,中国铁路沈阳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产业、就业、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乡村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一个个扶贫项目都有了扩大生产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沈阳局主动担当作为,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扮靓乡村、富足百姓、服务“三农”提供源源不断的“铁”动能。
扎实推进“老少边”及脱贫地区铁路建设,相继建成了哈大、沈丹、喀赤、朝凌等10条高铁。与此同时,依托东北地区铁路网旧线复建工程,对已有百年历史的老旧铁路进行复线电气化改造。发挥铁路旅游企业及资源优势,持续推出具有旅游行业特色及帮扶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将客流引入脱贫地区腹地。
在喀左站候车室内,一面摆满喀左特产的展示墙吸引着来往游客,在沈阳、长春等候车大厅的智能化消费扶贫柜里,同样经营着来自边远地区的十余种农产品。安设在中国铁路沈阳局各大车站的28个消费扶贫柜,与面向广大网络订票客户的“12306”扶贫商城、面向动车WIFI用户的“掌上高铁”、面向企业集采用户的中铁快运商城共同搭建起的“三网一柜”铁路消费帮扶平台,不但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而且丰富了旅客的出行和消费体验。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中国铁路沈阳局不断发挥铁路旅游企业及资源优势,持续推出具有旅游行业特色及帮扶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组织开行旅游专列。今年以来已开行大连至赤峰南、沈阳至霍林郭勒、吉林至霍林郭勒等方向多趟旅游专列。旅游专列搅活了沿线吃、住、行、游多行业发展的一池春水,进一步激发了边远地区的经济活力。
记者手记
岁月似铁轨无声蔓延,日子被火车拽着向前。从3月春播,保障春耕物资高效运输不误农时,到腊月飞雪,保障电煤运输稳定供应情暖民生,交通畅流不息,铁路运输从无“静态”可言。无论多么艰险,中国铁路沈阳局的“老铁”们始终心怀远方,守护着铁路人的信仰,护佑着每一位旅客一路周全,他们以敬业奉献、辛勤奋进的精神凝成最美底色,在艰苦环境中谱写一曲又一曲动人的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