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生命源”牵出犯罪团伙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白国军 通讯员 张志远 | 发布时间: 2017-02-10 09:29
大连警方破获特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侦破,近日,一个涉及全国12个省区,涉案金额高达500余万元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团伙,被大连金州警方彻底打掉。
 
  神秘仓房里“专治糖尿病”
 
  2016年11月中旬,大连市公安局金州分局食品药品案件侦查大队的民警在例行检查时,发现辖区一户没有资质的商贩行为十分可疑。在一栋居民楼下的仓房门上,白色油漆字写着“专治糖尿病”。据周围邻居反映,仓房的主人就住在楼上,平日总有人跟他到仓房里购药。
  11月29日,经过预先侦查,便衣民警尾随一名购药男子进入仓房内部,这个面积仅有3平方米大小的仓房内,摆放着各种保健食品,一些降压、降糖药进入民警的眼帘。经查验,男子陶某并无经营资质,所售卖的保健品中,一种名为“生命源”的蓝帽注册保健食品十分可疑。通过询问,前来购药的这位患者一直在此处购买并服用这一具有“降糖作用”的药品,民警发现该保健食品的外包装印刷得十分粗糙,随后将嫌疑人陶某带回公安机关作进一步调查。
  经化学检验,该名为“生命源”的保健食品含有劣质有毒有害成分,其包装盒上的“蓝帽”标识为假冒,并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2月5日,陶某因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被金州警方刑事拘留。
 
  进货链条揭开冰山一角
 
  为了破获此案,彻底打掉这个有毒有害食品案件的源头,金州警方随即以食药侦大队为主要力量组成专案组,对陶某展开审讯。陶某今年50岁,大连金州人,早年在药厂工作,下岗后无业。据陶某交代,这些药品是通过一个姓赵的上家进的货,发货地点是河南郑州。
  2015年秋天,对药品有一定了解的陶某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参加药商会,有意考察市场的他在会上留下了联系电话。2016年夏天,一个自称“赵某”的男子给他打来电话,询问是否有意合作卖药,经过多次电话沟通,2016年10月14日,陶某以2400元的价格,通过物流从“赵某”处购进了60箱“生命源”保健食品,知道自己卖药见不得光,陶某就在自家楼下的仓房偷偷兜售,60箱共计600小盒,陶某以每盒140元的价格出售,基本已经售卖完。
  为了找到陶某口中的上线“赵某”,警方一面对河南郑州物流快递点进行侦查,一面通过银行部门调查“赵某”的身份。经查,“赵某”持辽宁铁岭昌图县农业银行卡,每次都是在昌图县收取货款,该银行卡往来钱款频繁,每个月都有每笔数千元不等的钱从全国各地汇到卡上,而“赵某”办理的这张银行卡身份信息为郑某,1966年出生的郑某,今年50岁,辽宁铁岭人,警方在铁岭昌图某农业银行监控视频中发现,取钱的嫌疑人为一男子,经辨认,男子就是郑某,警方认为,这名郑姓男子具有重大嫌疑。
 
  手机银行卡均非本人
 
  频繁的银行流水让专案组隐约感到,这起案件的背后牵连着巨大的经济利益链和众多的受害人,药品的制作、销售很可能不在同一地区。
  经进一步调查发现,郑某频繁向另一个银行卡汇款,该持卡人为湖南女子朱某,每次汇款1万至两万不等,朱某取款的地址为河南郑州管城回族区,但这个远在湖南的朱某却不具备作案的可能性。在对物流快递业调查发现,发给大连金州陶某的物流快递发货人为辽宁籍女子赵某,赵某的快递痕迹遍布全国12个省市,而赵某一直在辽宁工作,发货时间并没有在郑州。
  起初警方怀疑,在河南郑州收款的朱某以及发货的赵某身份,极有可能是被犯罪嫌疑人盗用了,但接下来的侦破令警方十分振奋,朱某与赵某的实名电话每天都有电话联系,朱某的电话在河南郑州,赵某的电话在辽宁昌图。这说明两地生产、销售的分工犯罪可能性非常大。
  为了搞清楚这个团伙的架构,警方安排陶某再次向上家郑某进货。功夫不负有心人,警方发现昌图赵某的电话再次与郑州朱某联系,警方由此推断,这是一起有组织的异地联系买家,生产制造地发货的团伙案件。辽宁昌图县的郑某嫌疑越来越清晰,最终查明郑某一直以赵某的身份使用电话遥控郑州发货。围绕朱某的身份深入调查发现,朱某的银行卡在郑州地区频繁消费,在办理一张会员卡时曾留下李某的名字。进一步调查发现,48岁的安徽阜阳籍男子李某与朱某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情人关系,李某一直使用朱某的银行卡以及手机号码。
  案件进展迅速,警方决定收网。
 
  辽宁河南两地收网
 
  2016年12月24日,平安夜。专案组在辽宁铁岭昌图县将嫌疑人郑某抓获。郑某到案后拒不配合案件侦破,以肾积水疾病为名提出取保候审,为防止其离开警方视线后暴露抓捕行动消息,警方马不停蹄布置对郑州方向的收网行动。
  12月26日22点30分,位于河南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圃田乡石王村的夜晚出奇的寂静,大连金州的便衣民警将一栋3层小楼团团包围,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警方先将推门出来查看的李某妻子马某控制,马某向屋内喊叫不要开门,没等屋内人反应过来,民警冲入室内,将正在灌装、压膜、装箱伪劣保健药品的李某及其余5名生产骨干抓获。
  经过现场搜查,这栋租来的三层楼房内堆放着大量成品、半成品保健药品。李某依托农村隐蔽的条件在此设置加工窝点,连房东都蒙在鼓里。警方依法查没封存了胶囊型成品、半成品假药和假保健食品400余万粒,粉末状的假原料300余公斤,各类药品包装盒8000余套,还有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10余台。
  警方初步查明,李某隐藏幕后,以每板胶囊1毛钱的生产成本疯狂加工制作,后通过郑某对外联系销售批发,郑某收到货款后按比例返给幕后的李某。双方所持的电话、银行卡及身份证都不是本人的,只有郑某为了方便,在结转赃款时一直使用自己的银行卡。
  两年来,李某通过郑某提供的购货信息面向全国发货,涉案地区包括江苏、四川、云南、新疆、甘肃、山东等12个省区,下线零售商以降压、降糖等虚假功效,翻番至数百元一盒的价格对外出售,由于其物流发货隐蔽,销售渠道隐秘,一直没有被执法监管部门发觉,初步估计销售金额达500余万元。
  目前,本案涉案主犯8人已全部到案,这个盘踞在河南郑州某农村的犯罪团伙被连根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