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我是法官 更是一名党员

来源:辽宁法治报 | 发布时间: 2022-07-04 10:05

  我是法官 更是一名党员

  讲述人:辽宁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晓川

张晓川

张晓川深情讲述。    徐丹伟  摄

  在多年的采访经历中,我报道过许多政法干警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然而,这位法官的离世,却让我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

  滕启刚去世后,我进行了深度采访。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新时代基层共产党员法官的形象,在我心中渐渐清晰高大起来。

  “请大家相信我,我不光是法官,还是一名共产党员。”采访中,千山法院院长金峰说:“这是滕启刚和当事人接触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滕启刚一生爱党,乐于亮明党员身份,始终把第一身份定格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上。

  滕启刚对党忠诚,他把工作当事业干,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1991年,滕启刚考入千山法院后,就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个人的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我翻开他的工作履历表,基层法院最重要的刑事、民事和行政三个审判部类,他都干过,还负责过司法技术工作。他担任了13年业务庭庭长职务,两次到环境艰苦的农村派出法庭工作。这些年来,他承办、参与审理和审核案件6000余件,诉前化解的矛盾纠纷不计其数。

  采访中,千山法院干警有一个共同感受,滕启刚对工作岗位从不挑肥拣瘦,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满怀激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就像一颗螺丝钉,紧紧铆在组织最需要的地方,钉得牢固,永不生锈。

  滕启刚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他争创一流当标兵,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冲锋姿态和领跑状态。

  走进滕启刚的办公室,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些案卷卷宗和法律书籍,座位后面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张党史学习材料。书柜里,放着一篇新闻稿件,那是省高院“百名典型话初心”活动对他的一次专访,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已近耳顺之年,始终无畏岁月,我相信我还是从前那个孜孜不倦、追求公平正义的少年。”

  采访中,千山法院副院长侯俊说:“滕庭长已经57岁了,仍然老当益壮不服输,近几年,他的办案数量在全市行政部类法官中始终名列前茅,每年的办案量都比一般法官高出1/3。”

  滕启刚办案不仅又快又好,而且把每一次庭审变成生动的法治教育公开课。2020年,他完成了120场庭审互联网直播,在全省基层法院行政部类法官庭审直播中排名第一,获评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

  滕启刚与时俱进抓学习,他时刻防止本领恐慌,始终保持求知的饥饿感。

  他勤奋好学,在千山法院有口皆碑。他不是法律科班出身,愣是用了几年工夫拿到了两个法律文凭。在滕启刚的工作电脑里,至今仍存放着47万余字的工作总结和办案心得。经过刻苦钻研,原来的门外汉,成长为同事们眼中一部“行走的法律词典”。

  千山法院法官常旭光说:“滕庭长编写的《行政诉讼100问》《民事诉讼法500问答》,已经成为年轻法官的工具书,大家遇到难题都习惯从中寻找思路和答案。”

  滕启刚的判决说理性很强,是大家学习的范本,他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用公正裁判引领社会风尚。一位行政机关诉讼代理人说:“滕法官写的判决书我们要仔细从头看到尾,他的判决书里能够体现出对百姓的感情。”

  滕启刚旗帜鲜明坚持原则,他发扬斗争精神,始终把公平正义放在最重的位置。

  审判委员会是法院内部最高审判组织,2017年滕启刚被任命为审判委员会委员。千山法院的法官有一个共识:案件上了审判委员会,都怕过不了他这一关。

  采访中,千山法庭副庭长赵恒起说,多年前,他和滕庭长因为一个案件相识,是受到滕庭长人格魅力的感召才考进千山法院的。2019年,他主审的一起土地纠纷案件在审判委员会讨论时,与滕庭长发生激烈争执。自己觉得审理已经足够细致了,可滕庭长一点也没给他留情面,当场指出判决在事实查明、法律适用上没有问题,但没有实现化解矛盾的目的,反而有激化矛盾的可能。最终,案件在审判委员会上没有获得通过。虽然会上让他下不来台,但回头想想,却对滕庭长充满钦佩和感激之情。

  滕启刚对自身要求严苛,他既干事又干净,在诱惑面前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品行高地。

  多年来,他习惯了在普通的乡下小院过日子,在他家中找不出一件奢侈品,他穿儿子小了的衣服,自己动手打家具、修房顶、烧大灶。

  他从不搞交际应酬,采访中,律师于晓阳说:“滕法官不抽烟,不喝酒,平时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和我们律师没有任何的私下接触。出于单纯的敬佩,有几次我想请他吃饭聊聊天,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去年1月,滕启刚作为领誓人,带领千山法院新任员额法官向宪法宣誓,并代表老法官发言,他说:“从今天起,你们要接受人民的重托,在案牍之劳形中独守高洁,在丝竹之乱耳中坚守内心,在法治中国发展的大潮中,在司法改革不断的深化中,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

  通过这次采访,我理解了法官的孤独。这份孤独是法官在面对钱与法的考验、情与法的碰撞、权与法的较量时,做出的坚定选择。也正是这份孤独,让我们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

  滕启刚对人民群众心怀大爱,他是一个发光体,不断照亮他人、燃烧自己。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常说:“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只要事关人民群众利益,他遇事不等不靠,不推不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滕启刚赓续在血液、融入在言行。

  同村的张雪得了胃癌。滕启刚和妻子将张雪送往医院诊治,几乎每天都去探望,跟她唠嗑谈心,帮她买菜做饭,为她寻医问药。9年过去了,张雪奇迹般活着。听到滕启刚去世的消息,张雪流着泪说:“我多想用我的命换他活着呀,留住他这个大好人,给大家多做点好事儿。”

  邻村的李大明患有精神疾病,孤身一人生活。滕启刚主动来到他家,帮他种菜卖菜,认他当哥哥,逢年过节的第一碗饺子总是端给他。李大明有时犯了病,把一摊子菜扔在市场就走了,滕启刚给他做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他以种菜为生,每天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所有蔬菜均是有机菜。请不要无偿拿走他的生存来源,按钱数主动付款为盼。这块牌子,李大明一直留着,他想念自己的“法官弟弟”。

  2017年,是滕启刚入党第22年,他写了一篇自我总结的文章《这就是我的“忠诚”》。他写道:“多少年来多少次,我反省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动机。我肯定地说,我对党是绝对忠诚的。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我,拍着胸脯对党组织说,我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了!”

  文章写好存在电脑里,之后他几次续写,直到去世前,他还在续写。

  这篇文章,滕启刚没能写完,但他已经用自己的一生,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法律的忠诚,写在他所热爱的人民心中,写在人民司法的前进历程中。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国家不能没有英雄,时代不能没有先锋。人民需要滕启刚,时代呼唤滕启刚,我深信,你我之间将走出更多的滕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