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还在收学费,转天就关门了
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好玩”是最有魔性的词汇。近几年,国内很多大城市都兴起了少年儿童机器人教育的热潮,在组装、搭建、运行自己创造的机器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
在沈阳,很多大型商场周围都开设了不少机器人培训学校。可是在沈阳市铁西区的“童领袖”机器人教育机构上课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了,父母给他们交了一年近5000元的学费,有的孩子还一次课都没上,该培训机构却突然关门了。
调查:孩子学得挺好咋就关门了?
10月30日上午,“童领袖”机器人培训机构铁西区门店前,很多家长要求退费、讨说法。该培训机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沈阳铁西的两个店同一时间关门是事实,他正在外地追讨欠款,希望想退费的家长们能给个宽限期。然而在31日,家长们除了只能联系到被拖欠两月工资的老师,就再也找不到名叫廉洪斌的校长了。
这下,“童领袖”培训机构的400多名孩子家长可坐不住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刚刚续交了一年的学费。其中一名姓曲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这家位于铁西万达附近的“童领袖”机器人培训机构是四年前开业的,去年又在云峰街开了一家分校,每个孩子每年收费4980元,每周一次课共48节课。她刚刚为孩子续交了一年的学费,学校就关门了。这让家长们头疼不已。
据记者了解,10月27日晚上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上完了当天的机器人课程,由于28日还要举行万圣节活动,不少家长都为了参加次日的活动给孩子交钱报了名,甚至还有的家长趁着特价活动给孩子续交了新一年的学费。第二天,“童领袖”的两家门店就同时关门了,很多家长都感到特别意外。曲女士说:“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怎么能毫无征兆地就黄了呢?有人说是欠了房租,房东把门锁上了,可怎么说也得给这么多家长一个说法呀!”
记者联系到了“童领袖”培训机构的房东张女士,她肯定了该教育机构拖欠她房租的事实。该培训机构租用了她和另外两家共三间门市房,房租是一年39万元,租房合同规定每年的12月1日缴纳新一年的房租,可是从去年的12月1日,该培训机构就开始拖欠房租,至今还欠房东6万多元房租未付。
在“童领袖”上班的张静(化名)老师也告诉记者:“我们这些员工也都两个月没有开工资了,我们也想找到校长要回我们的血汗钱。”另外,像张静这样在“童领袖”上班的老师共有20多人,每个人每周要上6天班,每月的工资大约2000—3000元不等,很多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抗议:上百名家长集体维权
很多家长并不买校方“经营不善”破产的账,学生家长刘女士对记者说:“我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在这学机器人课程的有四百多个孩子,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按整年交的费,但平均下来也差不多每人要交给校方2500元。一年光学费他们就收了100万元,房租不到40万元,员工工资不到80万元,看上去是赔钱,可是也不能说消失就消失啊!”
数百名学生家长不想就这么吃了哑巴亏,他们自发在微信上组织了维权群,一晚上就加进来200名学生家长。10月31日上午,他们其中的上百名代表来到了铁西区消费者协会,其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必须得上班就让爷爷奶奶代表而来,他们的队伍在寒风中显得尤为壮观,他们只希望能在这里讨个说法。
铁西消协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几名维权家长代表,该工作人员当着大伙的面给“童领袖”校长拨打了电话,可是电话一直被挂断。他表示:“消协只能对消费纠纷进行调解,像这样联系不到调解主体的纠纷还是无能为力,毕竟消协不能去找到这个人。”
他建议维权的家长们到工商局调取该企业的机读档案登记资料,看能不能从该商家的工商注册基础材料中找到一些突破,然后去公安机关报案。
随后,维权家长们兵分两路前往了铁西区工商局和铁西区公安分局经济侦察大队。记者先是随“工商局小分队”成功调取了“童领袖”的企业机读档案登记资料,原来该培训机构的企业注册名称为“沈阳童之翼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号为“91210106MAOP49M144”,经营范围是教育信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会议服务,展览展示服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文化用品、办公用品销售,并无教育培训字样。而“报案小分队”所传来的消息则是需要各位维权家长填写详细的举报材料才能立案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日,上百名家长们已经上交了个人的举报材料。
说法:咨询公司能否收钱培训
从“童领袖”机器人教育机构的营业执照中所写经营范围中不难看出,唯一与教育有关的是“教育信息咨询”,看似与“教育培训”没有丝毫的关系。换句话说,咨询费和培训费的收取完全是两个概念,这又是不是涉嫌非法经营或违规经营呢?
北京盈科(沈阳)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大超认为,首先要看该教育机构在工商注册的经营许可范围里是否有教育培训这一项,教育信息咨询和教育培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违法经营行为,应该按照《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而经营范围属于公司登记事项,所以在查处公司超范围经营时需要先行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变更登记。
李大超律师表示,近年来培训学校“跑路”现象严重,一些培训机构未经政府机关许可,私自办学,收了学费便“关门大吉”,一些家长和学生交了学费却无处寻回,硬生生地吃了哑巴亏,对他们的利益以及整个培训市场的信誉都是严重的损伤。部门互相推诿,家长维权困难。
孩子在接受培训时,家长如果对师资、教学质量不满,可以直接和培训机构的管理部门沟通,这样会更为有效。另外,建议家长在选择教育机构时尽量找一些具备一定规模、比较正规的教育机构,在签订合同前也可以要求先验看《营业执照》《办学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或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或折价补偿,这一点家长也应注意。一旦“专用账户”资金余额不足以支付办学所需经费时,银行会向培训机构和政府部门发送“风险警戒通报”。若不能继续办学,主管部门将依法启动终止办学程序。对于新批准的培训机构,也开始尝试用向主管部门交保证金的办法维护消费者权益。
影响:开门办学收费如何监管?
民办教育机构近年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在沈阳街头也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教育培训门市。教育培训机构的建立需要有场地的要求及师资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认证并且取得社会力量办学资格方可营业,其培训课程价格需要核算并报教育部门批准,增加课程或改变收费需要向教育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才可改变。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2年,整个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总值已经达到9600亿元,平均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2%,教育培训业总量快速膨胀的同时,竞争也变得更加剧烈。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每年新增教育培训机构300多家,同期自然“死亡”的也有300家左右。很多教育机构轻松通过审批开立起来了,经营不善或者没有生源又说黄就黄了,更有不讲究的收了学费就彻底玩消失了,这是对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
家长侯先生说:“几千块的学费虽然不多,凭空消失了也不会对我们选择上机器人课的家庭造成揭不开锅的影响。可是校长跑了、学校关了,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跟孩子去解释呢?孩子们对机器人课程有兴趣、很上心,这在当今这个‘低头玩手机’的大环境下是个多不容易的事情啊!孩子问我为啥没这周不带他去上机器人课,我都没法回答他。”
与家长们的辛苦钱消失了相比,孩子们对社会的信心消失了才是更悲哀的。机器人可以“落跑”,可对孩子们的教育不能“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