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无死角、全服务 探索辽宁涉军维权之路
长驱几千里为战士解决家庭纠纷;随时随地为战士提供法律解答;部队法治宣传“零距离”……
这些都是全省涉军维权工作的新情况,就在前不久,我省召开涉军维权工作总结表彰会,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在驻辽部队建立了369个“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乡镇、街道武装部挂牌成立了“军属之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涉军维权组织网络。近年来,省司法厅高度重视全省涉军维权工作,下大气力完善涉军维权体系。目前,全省十四个地级市已经形成全天候、无死角、全服务的模式,各地又根据自身特点创新,打造涉军维权的“辽宁模式”。

鞍山市开展“法律援助进军营”活动
前不久,沈阳军区某部士官小张的父亲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其所在工厂老板以非工作时间出事为由拒绝赔偿。得知情况后,丹东军分区立即协调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小张父亲争取到相应赔偿金。
今年“八一”建军节,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工作处精心策划,在全省范围内下发通知,开展全省军人军属进行法治宣传进军营活动。活动覆盖面广,收效良好。
在多部门的联系配合下,涉军维权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针对涉军维权形势复杂多样的实际,省军区牵头成立省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军地12个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加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的实施办法》和《涉军维权工作实施方案》,对涉军维权工作组织程序和制度机制进行规范。
目前,全省依托市、县区、乡镇街道和村屯社区建成四级涉军维权和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已先后为2000余名军人军属提供了法律援助,妥善解决部队和官兵涉法问题260余个,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有力维护了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丹东:异地协助 维权“无障碍”
丹东市司法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发挥自身军地涉法维权桥梁的同时,建立了涉军案件异地法律援助协作机制,即将法律援助延伸到官兵的家乡,通过与当地有关部门的对接来协助办理涉军法律援助案件。
驻丹某部战士李某,家住葫芦岛市农村,其母因山林纠纷与邻居动了手,造成对方轻伤害,其母被刑拘。该战士得知消息后,情绪波动很大,多次向战友表示,要离开部队回去救母亲,连队做了几次思想工作,效果不明显。
丹东市司法局得知情况后,及时启动法律援助程序,委派法律援助律师与该战士进行交流,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同时与葫芦岛市法援中心取得联系,协调当地的律师免费为其母亲提供法律援助。最终该战士的母亲被依法判予缓刑,案件得到了解决,该战士的情绪稳定了,继续安心部队服役。
抚顺:军人军属维权全员覆盖
6月中旬,雷锋生前所在团战士赵连有为抚顺军分区送上一面绣有“法律援助暖兵心、公平正义促和谐”的锦旗,感谢抚顺市军地领导为他远在哈尔滨受工伤的父亲讨回公道。
据抚顺军分区政委金维森介绍,近4年来,抚顺市军地认真落实国家和辽宁省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法规文件,全面拓宽保障范围,驻军官兵、抚顺籍退役和现役军人共7万余人全部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先后妥善处理286件军人军属法律纠纷,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抚顺市在全国率先将现役退役军人全部纳入法律援助范畴,实现辖区军人军属涉法维权全员覆盖。抚顺市司法局局长关昱告诉记者,抚顺市成立涉军维权服务领导小组,下辖县(区)设立“涉军维权服务中心”,乡镇街道设立“涉军维权咨询服务站”,村设立“涉军维权联络点”,对行动不便的伤残军人、军烈属和复转军人实行上门服务,并建立了涉军法律援助跟庭监督和结案回访等制度。
目前,全市86个乡镇街道、800多个村屯都有服务站点,配有专业律师,为军人军属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与此同时,抚顺市还在驻军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各部队进行帮助指导,对维权案件实行全程跟踪。
截至目前,抚顺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服务机构已接待军人军属来电来访法律咨询1500多人次,协助部队办理涉及军人军属的土地承包纠纷、婚姻家庭矛盾、人身损害赔偿等法律援助案件5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受到了部队官兵和军属的一致好评。
辽阳:法治宣传“零距离”
按照《辽阳市2015年涉军维权工作方案》和《辽阳市加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辽阳市宏伟区司法局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决定为辖区内的宏伟区籍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供给制学员、在编职工、部队管理的离退休人员;现役军人配偶、子女、父母(含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发生的涉法问题提供法律援助。
辽阳市司法局开展了“知法守法宣传月”活动。军地共同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活动,通过电子荧屏滚动字幕、挂图,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图书、明信片等形式宣传《国防法》、《兵役法》等法规。开辟“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符合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条件的,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情况紧急、性质特殊的案件,先提供援助,后办理手续。
同时,开展“异地法律援助维权”活动。辖区现役军人军属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确需异地维权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协助与异地法律援助机构进行沟通协调,及时提供法律援助,让军人解除后顾之忧,在部队安心服役。做好“法律援助进军营”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每次活动开展前,由双方共同协商制定活动计划,主动联系新闻媒体,深挖典型线索,集中宣传报道,充分反映活动成果。
阜新:法律援助效能最大化
去年以来,阜新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800件,共帮助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获得补偿400余万元,为受援人节省案件代理费86万元。全市共办理电话咨询、来信来访等其他非诉讼法律援助事项4600件,法律援助的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推动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开展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阜新市司法局联合驻阜部队,分别在两个分营区和空军场站建立了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阜新市司法局涉军维权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并按照规范化要求实现“六有”(有工作站,有站牌,有公示板,有法律宣传资料,有法律顾问,有法律援助热线)。去年10月份,在阜新市武警支队开展“法律进军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涉军维权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军地力量,使得涉军维权工作由单一向多方位延伸拓展。新时期,涉军维权不再是司法、纪检等少数涉军单位的事。要想更好地做好涉军维权工作,需要更多政府机构的共同参与。同时,涉军维权之路不能满足于有维权途径,而是要做到通过任何途径都能够第一时间维权,最大限度保护部队和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
(感谢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工作处协助采访)
【采访后记】
对于涉军维权工作,省司法厅领导表示: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与部队的沟通协调,及时调整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双方将在现有的良好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涉军维权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下一步继续推动建立全方位维权平台,开辟 “绿色通道”,让更多的军人军属受益受惠,努力实现应援尽援的工作目标。通过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给予军人军属切实的保护,及时有效地帮助部队官兵及家属解决涉法涉诉问题,消除广大官兵的后顾之忧。
要想出色地做好涉军维权工作,需要更多的政府机构积极参与。同时,涉军维权之路不应该满足于有维权途径,而是要做到通过任何途径都能够第一时间维权,最大限度地维护部队和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