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经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脱贫路上,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他们说,脱贫不忘报党恩,现在日子过好了,国家有难,能出一份力感觉心里踏实。
他们就是义县地藏寺满族乡的脱贫群众。
脱贫群众踊跃捐款
抗疫关键时期,义县地藏寺满族乡88%的脱贫户怀着感恩之心,纷纷伸出援手,或是主动请命走向防控一线,或是捐款、捐物,凝聚了别样的抗疫力量……
“我要捐款,我必须捐款”
在捐款人群中捐款最积极的就数蔡文宝了。
蔡文宝今年54岁,是地藏寺满族乡地藏寺村人,由于自己和老伴儿常年有病,家里又没有其他收入,蔡文宝一家在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义县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每个贫困户至少安排两个以上产业项目做支撑,不仅仅确保贫困户脱贫,更是做到了让贫困户脱贫而不返贫。
针对蔡文宝,乡里不仅以贫困资金入股的方式将其加入到生猪养殖合作社和高效棚种植项目,还帮助他在庭院发展了庭院养殖产业。现如今,他家院子里的两头大肉牛一年就能帮助他增收5000多元,加上在养猪合作社和高效棚项目的分红,他一年比原先增收了7000多元。另外,得益于现在的医疗扶贫政策,他和老伴儿看病吃药的花销也大幅减少了,他家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红火了。
“以前我是贫困户时,谈捐款想都不敢想,现在脱了贫,也有了钱,捐点款回报国家和社会也是应该的,我也有这个能力了!”蔡文宝告诉记者,饮水思源,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这钱他必须捐。
脱贫群众在卡点执勤
“能够守护村里平安,我很欣慰”
在大齐沟村的疫情防控检查卡点,张丹一直坚守在这里。她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乍一看与其他工作人员没有区别,但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刚脱贫不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得知村里要实行封闭管理,需在村口增设疫情防控卡点防止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时,张丹主动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表示志愿到卡点执勤。
每天,张丹都是最早来最晚走。每次交接班时,她都主动申请留守,等别人吃完饭再回去吃饭。2月9日,在从家到卡点的途中,骑着电动车的她不慎翻到了沟里,到医院检查身体没有大碍后,她又回到卡点继续执勤。
“村里在经济扶贫的同时,也一直在提倡‘道德义县、道德扶贫’,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告诉我们,人一辈子不要忘本,要学会感恩。我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在这场疫情面前,我也绝不能置身事外。”张丹说,能够守护村子平安,她感觉很欣慰、很舒服、很踏实。
“疫情面前,我应该为国家做点啥”
头道河镇邹家屯村脱贫户金维恒每天都在家里烧热水,再送至疫情防控服务卡点,只为让值班人员能够喝上一口热水抵御严寒;脱贫户程庆义把自家的电接到了疫情防控卡点,让值班人员能够用电取暖……
众人拾柴火焰高,疫情无情人有情。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是全县脱贫户的心声。一个个感人画面、一句句朴实话语、一笔笔爱心善款,皆饱含脱贫户的真情。
多年来,义县一直提倡“道德义县”建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更是注重“扶贫先扶志”,提出“道德扶贫”。多举措的“道德扶贫”活动真正走进了脱贫户的心中,不仅使他们脱贫过上了好日子,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义县共有200多名脱贫群众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全县3856户脱贫户主动捐款。
“如今生活无忧无虑,全托党和政府的福,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当记者与这些脱贫户交谈时,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疫情面前,我应该为国家做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