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刘娜毕业于辽宁锦州医学院,曾从医多年,因工作需要到辽阳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任所长。2011年6月3日组建食药侦支队时,局里考虑到刘娜具有医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择优选派其担任副支队长,主要负责打击药品领域犯罪工作。她凭借专业优势,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制售假药犯罪的特点及规律,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工作方法,为侦办药品领域犯罪案件开辟了新天地。
声音
“公安是一块公认的属于硬汉的领地,侦查破案则更是男人的专利。可是,自从认识了刘支队,在和她一起工作过之后,我的这一认识有所转变,女人也可以是侦查破案的一把好手。”——辽阳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辅警米远健
工作中的刘娜(右二)
初出茅庐第一功
为采访刘娜这位全省食药侦战线响当当的人物,记者做足了功课:全国首例制售假药曲马多案、全国首例制售假CT案、全国首例制售伪劣微整形美容针剂案……几十起全国有影响的公安部挂牌督办大要案都是她带领5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人破获的,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达15亿元!记者面前的刘娜,身高不到一米六,体重不过90斤,娇小的身躯何以扛起打击药品领域犯罪的重担?
面对记者,刘娜的叙述相当平静:“原来我是用药品给人治病,现在,我站在了保卫药品安全的岗位上,这让我倍加珍惜。我把我侦办的第一案件目标锁定在打击制售假的曲马多问题上,目标锁定在一个黑诊所和一家黑药店。当过戒毒所所长,我当然了解服用曲马多成瘾的人员是什么样子,我在黑诊所附近蹲守熬了几晚,脸色苍白、带着黑眼圈,跟吸毒人员很像,吸毒人员大都半夜买药,而且非常急。我从黑诊所那里顺利买到第一盒曲马多,上面写着生产厂家是锦州天龙药业。我兴奋了,这肯定是假药,因为天龙药业早在2008年就宣布破产倒闭了。随后的鉴定结果我一星期就拿到了,这是打击药品领域犯罪决定性证据。2011年6月27日,全省食药侦系统统一行动。全支队讨论行动方案,以我的线索为中心,开展全市第一次打击药品领域犯罪活动。当晚打掉了我先期盯住的黑诊所、黑药店,对两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同时也根据我提供的线索对两家可疑药店进行了检查,使我市食药侦支队在全省第一次统一行动中的战果名列前茅……”
记者了解到,后来这起案件经进一步工作,扩展成了公安部督办的重点案件,涉及全国22个省、4个直辖市、65个城市,先后抓获1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查扣假药曲马多16.6万余粒,涉案价值2000余万元,追缴非法所得60余万元,向全国各地移送线索70余条,一举打掉在全国销售假药曲马多的犯罪团伙,被公安部评为十大经典案例!
“神机妙算”破大案
孙铭阳,辽阳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民警,从食药侦支队成立起就跟着刘娜办案。他说:“看过刘支队办案,她不放过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孙铭阳告诉记者,有时候觉得刘娜办案就像会“算”一样,但只要和刘娜一起办过案的人都知道,每一条线索都是刘娜从细节中推敲出来的。
2011年年末,刘娜带着孙铭阳等人办理一起销售假药案。当时,刘娜发现辽阳市某街边门市店面以体验为名,销售一种名为“洗血排毒抗栓素”的保健品,经鉴定,“洗血排毒抗栓素”是假药。
经过调查发现,此店老板宋某是吉林省吉林市人,行动当天宋某不在店里,经了解发现,其在本溪市还有一个店。刘娜等人连夜赶往本溪,但是狡猾的宋某早已逃走,刘娜不辞辛劳,又赶往吉林市,通过户籍地址找到宋某的家,可是宋某不在家,刘娜只好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吉林市公安局。
可是连续两天,刘娜只获得一条线索:宋某可能在吉林省磐石市。刘娜带着民警走遍了磐石的大街小巷,希望会有新的突破。可经过一昼夜的寻找却一无所获,抓捕工作陷入僵局。
这时,刘娜又重新梳理了一下案件的脉络,她突然提出一个叫“徐青春”的名字,让民警马上查磐石市以徐青春名字登记的商铺,这一查果然有发现,刘娜等人迅速赶往徐青春的体验馆,一进门就看到宋某和徐青春两人都在店里的一个小屋子里,将其一举抓获。
案件侦破后,孙铭阳问刘娜,怎么想到徐青春这个名字的。刘娜说,当时调查宋某的店铺时,听服务员无意间提起了一个叫徐青春的吉林人,说他是宋某的朋友,曾经到店里来过两次,后来在本溪店搜查时还见过有徐青春名字的存款凭条。既然宋某是做生意的,他交往的人可能是生意合伙人,也可能就是宋某的同案。
听了刘娜的解释,孙铭阳愣了好半天,而后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说:“刘支队真是‘神机妙算’破大案呀!”
慈心满满“刘老狠”
刘娜办案时雷厉风行,制售假药的案子涉及面广、利益链长,为了搜集证据、追回赃款,她可以三天三夜不合眼,可以连续辗转全国多个城市。为了案件的后期工作,刘娜带队提审,经常一干就是一夜。她总是让年轻同志轮流休息,而自己坚持讯问或看守,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大家送刘娜一个不太好听的称呼——“刘老狠”,是说她的付出和坚持“老狠”了,往往是一个男警察都难以做到的。
刘娜带队办理的案件经常有女犯罪嫌疑人,经常有从外地长途押解的需要,因为队里没有其他女警察,很多重任落在刘娜肩上,刘娜或是彻夜不眠,或是将犯罪嫌疑人和自己铐在一起,总是想方设法完成任务。
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刘娜智勇双全,“最让我羡慕和佩服的就是她总能一针见血地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食药侦支队民警徐波说。
在审理制售假药的杜某时,为了包庇上线——他的姑姑,他一问三不知。刘娜从他的老母亲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动了杜某那颗不肯认错的心。
李希斌是食药侦支队的抓捕能手,刘娜外出抓捕时一般都有他在左右,“每次行动,刘支队都提醒我们要小心,而她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李希斌说。
有一次,刘娜等人抓捕了一名犯罪嫌疑人,正当要将其押送上车时,犯罪嫌疑人用挑衅的口气说了一句:“我有结核,传染。”话音刚落,刘娜对李希斌说:“你坐前面去,我在后面,我原来是医生。”她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掏出平时化装侦查时用的口罩,戴上后坐在了犯罪嫌疑人旁边。
跟刘娜干工作的同事虽然因为案件多、任务重,很辛苦,但每个人都没有怨言,因为她就像一个好大姐,让人感觉很温暖,很有干劲。
早点回家是奢望
当初,刘娜选择穿上警服时,家人都是反对的,其中刘娜的母亲反对声音最大。母亲认为一个女孩子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更合适。
让刘娜的爱人记忆最深刻的则是刘娜曾为了一起跨省案件,带队赶赴沪苏浙皖多地侦查。那是一个寒冬,她离家好久好久,辗转数千公里,终将嫌犯押解回来。当接到刘娜打来的报平安电话时,他悬着的心才放下。然而,几天后,刘娜又赶往西北,继续追逃。
作为母亲,刘娜陪女儿的时间很少,读大学的女儿曾在日记中写道:“她是警察,我不喜欢这个职业,因为带走了太多可以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周末的时候,一听到她单位同事打来的电话,看到她略带歉意的表情,肯定是又要去加班了。每次她走出家门,我都会在心里许愿,妈妈一定要平安回来。”
多少次,刘娜带领队员风餐露宿东奔西走侦破案件,让在家等待她归来的家人都备受煎熬,作为刘娜的家人,他们心疼她,也理解她,把所有的牵挂都化成电话中的一句“早点回来”。
早点回家,是家人的期盼,却是刘娜对家人的愧疚。
没日没夜的工作,刘娜人更瘦了,腰腿痛的毛病更重了,原有的心脏病发作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止痛药、救心丸成了她随身携带的必备药品。有时,昼夜连续蹲坑抓捕过后回到单位,她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趴在办公桌上就睡着了……
这就是刘娜,怒放在警营中的一枝“铿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