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202国道一路向东进入抚顺市东洲区章党镇,不时可以看到葡萄采摘园的大棚,车行一路,一路飘香。这里是近些年才成名的“葡萄之乡”。
赵志国(左)在开展工作
车行至抚顺市大伙房水库边就来到了章党镇洼子伙洛村,2014年这里还是省级贫困村。好在那一年,抚顺市委政法委的第一支驻村工作队来了,不仅协调来了200万元的扶贫资金,还大力推广种植有机葡萄开展产业扶贫,第二年该村就摘掉了“穷帽”。
如今,抚顺市委政法委维稳办教育转化处处长赵志国是该村的“第一书记”,他已经是派到村里来的第二任工作队队长了。记者赶到村部时,赵志国正在屋里摆弄村民们新编好的各式筐篓。他告诉记者,这是新想出来的致富妙招。他找来一名柳条编织的师傅,教村民们用山上产的柳条编织各式各样的筐和簸箕,再以不同的价格回收,村民们在农闲时还能有一部分的收入。
一提到种有机葡萄的产业扶贫工作,赵志国把功劳都推给了第一批驻村工作队。他说:“章党镇被称为‘万亩葡萄长廊’,他们利用好了这一特色,我其实就是确保它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入冬开始,工作队挨家挨户落实土地流转,优先流转贫困户家庭的土地,寒冬腊月间组织进料、施工。在东洲区和章党镇政府的大力扶植下,通过区里提供的无息借贷和个人投入的方式,吸收30余户150名村民,共集资200万元建成了53座葡萄冷棚,用于种植10余种新品种葡萄,有机葡萄的种植面积达到近400亩。
“当时,村里用以租代售的方式把棚租给我们,一个棚价值70000元左右,我们每年只需交纳3000元,等还清大棚的建设费后,这个棚就归我们个人所有了,这种好事儿是以前从来没敢想过的。”村民李福贺乐呵呵地回忆道。
在赵志国到村里之后,该村的葡萄冷棚如今已经增加到了89个。除此之外,最让人感到畅快的是该村有一条长5公里的柏油路,而这条柏油路正是驻村工作队协调精准扶贫资金修建的。
村委会主任卢军告诉记者:“目前有机葡萄的种植面积已达到20余公顷,种植新品种葡萄10余种,产值达到1500万元。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也由2014年的5500元到如今的12000多元了。这一切都要感谢政法委的驻村工作队和赵志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