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厚植民生之土 竞绽忠诚之花 勾勒改革开放40年辽宁公安长卷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杨清林 | 发布时间: 2018-11-02 09:40

  历史定格在1954年。

  这一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央决定将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成立辽宁省。8月1日,辽宁省公安厅应运而生。

  历史再次定格在1978年。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春天的大门,中国再次站到了历史拐点上。改革开放,这是刚走出浩劫不久的中国作出的抉择。从此,中国的思想开始波澜壮阔的解放,中国的经济开始奇迹般的腾飞,这是中国命运的大转折。1978年因此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在其后的40年间,中国开始书写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历史,并日益深刻的影响着世界。

  辽宁人民公安队伍是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诞生、成长,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辽宁公安承载着光荣历史,踏着改革开放的强健节奏,始终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在对敌斗争,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创造新的辉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八十年代——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辽宁法治记忆最惊心动魄的符号当属“严打”(即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简称)。在违法犯罪比较猖獗的时期,开展“严打”斗争,是我国在长期与犯罪分子进行斗争中所得出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总结。

  八十年代回声之一“严打”: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

  大事记 1、1978年辽宁省刑侦工作会议以后,全省刑事专案侦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至1981年,全省破获重特大刑事案件3540起,同比增加绝对值1111起,破案率达93%。

  2、1983年,全省共发生暴力案件64起,年内破案51起,同时破获预谋暴力案件50起,其中预谋劫持飞行器案件7起。全年共破获重大刑事案件4561起,同比增长40%,总体破案率92%以上。

  3、1983年“严打”第一战役,全省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8900起,打击处理了87755名违法犯罪人员,1984年全省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6.2%,其中重大案件下降31.9%。

  早在1997年,就有专家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次犯罪高峰,其中第四次犯罪高峰从1978年开始(当立案53万起),1981年达到峰顶(当年立案89万起)。

  当时辽宁严重暴力犯罪活动日益突出,危害特别严重。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1978年沈阳有1905名违法犯罪人员坦白交代问题,破积案1129起;1979年11月,沈阳破获熊猫案、碎尸案、南站抢劫案、长白粮站杀人案、和平商场巨款被盗案等一批凶杀、拦路抢劫、强奸、殴斗案件;1980年查获亨得利钟表店杀人盗窃案、800两黄金盗窃案等刑事大案。1981年1月10日,沈阳市公安局破获的以吕海鹰为首的反革命杀人案。侦破中刑警杨振东壮烈牺牲。1983年,沈阳发生震惊全国的“二王”案件。杀人越货的王氏兄弟,从东北抢枪、抢劫、杀人以后,窜到南方四处骚扰,后被击毙于江西。同年,卓长仁等人从沈阳劫持民航班机飞逃韩国。

  从1983年8月到1986年国庆节,我省公安机关汇入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斗争的滚滚铁流,以三年为期,打三个战役,遏制犯罪势头,稳定社会治安。

1983公安机关拉开了严打斗争的序幕

1983年,公安机关开展“严打”

  八十年代回声之二 经济文化保卫:巩固家国之基

  大事记 1、1989年《辽宁省要害部门和要害部位保卫工作暂行规定》颁布,公安机关在全省经纪企业审查确定要害部位22582处,其中甲级要害部位3498处,乙级要害部位8421处,丙级要害部位10663处,均落实保卫措施。

  2、1989年,全省经保系统在全省企事业单位开展创建治安安全单位活动,全省有9700家单位实现了无案件、无职工犯罪。

  辽宁是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新中国现代工业的摇篮之一,辽宁公安的经济文化保卫工作有着辉煌的历史。1954年,省公安厅设立经济保卫一、二、三、四处和文化保卫处,负责全省的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工作。公安机关的经济文化保卫机构已基本完善,锄奸保卫斗争的中心已经转向经济建设。后来,省公安厅根据国务院部署和省政府要求进行机构改革,确立经济文化保卫处建制。

  1983年,一些地区刮起哄抢、盗窃风,给辽宁的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省公安厅专门召开重点工程安全保卫会议,随即整顿施工现场秩序,健全设备、物质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确保重点工程安全。在八十年代两次核潜艇下水发射导弹的大型试验中,全省公安机关为两次试验任务胜利完成提供了安全保障,受到中央表彰。

  1985年—1988年,沈阳市有在建重点工程29项,沈阳市公安局经保部门紧密结合“严打”斗争,认真落实安保措施,使分布在全市城乡的几十处重点建设工程现场秩序良好,没有发生大的治安问题。

  维护经济文化部门内部政治稳定,是公安机关经济文化保卫部门的首要任务。多年来,辽宁经济文化保卫部门不断探索,在维护稳定方面取得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原有的保卫工作机制和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在健全和加强保卫组织的同时,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行治安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派出所为群众查找亲人

派出所民警为群众查找亲人

  八十年代回声之三 治安管理:为了有治有安的太平岁月

  大事记 1、1983年,全省各地公安机关配合“严打”斗争,加强对淫秽物品的查禁工作,共收缴淫秽物品8716件,共查处涉嫌犯罪人员900多人。

  2、1985年1至9月,全省查获赌博案件2000多起,比1984年同期上升47%;查处赌博人员9800余人,占1985年同期受治安处罚总人数的25%。

  3、1987年禁赌专项行动中,全省查处赌博案件4368起,挖出赌博团伙1792个,处理参赌人员31179人,收缴赌资859300余元。

  198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信访简报》刊载辽宁锦县(今凌海市)一干部来信,反映该县西八千乡是一个赌博成风的乡。省委要求省公安厅将国务院、省委领导的批示和《信访简报》转发给全省各地公安机关,要求坚决刹住赌博风。12月2日,辽宁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辽宁省禁止赌博暂行条例》。1986年全省开展查禁赌博的专项治理工作,查破赌博案件1120起,挖出赌博团伙360个,打击处理31128人,罚没赌资115万多元。

  八十年代回声之四 交通管理:“沈阳标准”成为样板

  大事记 1、1951年,公安部公布《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1955年10月,国务院批准颁布《城市交通规则》。1972年3月25日,公安部和交通部联合颁布《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试行)》。1988年3月9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2、1986年,公安机关针对机动车、摩托车违章和占路堆物、摆摊等问题,在全省范围内整顿交通秩序。全年开展统一行动10多次,出动民警12400人次,纠正各种违章124800余件。

  3、据1996年末统计,沈阳市白天机动车遵守信号率达到90%,非机动车遵守信号率达到95%。

  1979年,我省召开全省交通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花3年时间整顿交通秩序,此后,全省每年发生交通事故比前3年下降12%以上。1981年,省公安厅部署开展以治乱为中心的交通安全月活动,整顿交通秩序。1982年,在全省开展文明交通活动。1987年,省公安厅强力整顿公路交通秩序,开展“百日安全创优”“百日无违章肇事”等多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有效地遏制了交通事故频发的势头。

  1988年3月9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为贯彻新条例,我省开展春、夏两次交通整治活动,明显改善了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沈阳的整治成果突出,公安部专门组织京津沪等9个城市在沈阳召开自行车交通管理座谈会,推广沈阳做法。

九十年代——丹心爱民立丰碑 横扫犯罪不留情

  在抚顺县马圈子乡马圈子村坂石组,有一座人民警察功德碑,经多年的风雨剥蚀,石碑依然默默矗立,它是永远矗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

  1995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东北地区十大江河中有六大江河发生了洪水。其中浑河、辽河、鸭绿江发生了大洪水;太子河、图们江及鸭绿江上游发生了较大洪水。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人民警察的身影。省公安厅领导分头奔赴抗洪一线,各级公安局长靠前指挥,各地公安机关的广大民警紧急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那场大洪水冲毁了抚顺县马圈子乡马圈子村,抚顺市公安局帮老百姓开展生产自救、重建损毁家园、重燃生活信心,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抚顺人民顽强的品格和不屈的脊梁。1996年春天,老百姓就立了这个碑。

  人民警察功德碑就是人民警察丹心爱民的鉴证。

  九十年代回声之一 “严打”:扑灭犯罪打出声威

  大事记 1996年,中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打”斗争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辽宁公安积极响应,共打掉犯罪团伙5710个,抓获犯罪团伙成员22719人。沈阳打掉一个持枪抢劫盗窃犯罪团伙,49名成员中主要是刑满释放人员,共作案137起,杀死8人,抢、盗人民币200万元。

  1996年4月,党中央再次下达了“严打”号令。

  我省公安机关对团伙犯罪露头就打、除恶务尽。鉴于1991年全省刑事犯罪来势凶猛,全部案件、重大案件、特大案件全面上升,严重暴力案件比上半年上升2.6倍,从1992年到1995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发动大规模攻势,打掉以营口段氏兄弟为首的18人流氓犯罪团伙,抚顺红透山刘景山团伙,锦州义县于平印18人流氓犯罪团伙,沈阳以韩忠利为首的杀人、诈骗、预谋持枪抢劫团伙等。相继开展1996年“严打冬季行动”、1997年“严打整治工作”以及1999年“网上追逃工作”等,打出了声威,打出了实效。

  1997年到2000年,我省刑侦部门经过体制改革,强化作战实体,更加有效地发挥侦破大案要案主力军的作用。1997年,丹东市破获凤城驻军弹药库被盗案件,“12·09”杀害民警、抢劫枪支系列案;1999年,沈阳破获“3·8”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

建立健全治保组织

已经成型的治保组织

  九十年代回声之二 经济案件侦查:揪出大、小“蛀虫”

  大事记 1、1987年,全省共破获走私倒卖黄金案件7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缴获黄金10784克、白银5880克、金矿石60吨。1988年,全省破获走私黄金案件13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4人,缴获黄金22200克、金条2根。

  2、1998年,全省破获走私、盗抢机动车案件758起,缴获机动车349台,抓获犯罪嫌疑人485人。

  1992年是辽宁公安打击经济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沈阳市公安局根据省政府有关领导批示,立案侦查台商李文凯诈骗案,涉案总额达1.2亿元。沈阳公安攻下这个案子,给全省经侦树了标杆。

  经济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的“心腹之患”。尽管公安部门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仍然铤而走险,我省重大经济犯罪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贷款诈骗、证券犯罪、国际信用卡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重特大犯罪案件仍在发生。经济犯罪智能化、职业化、网络化、复合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并且与涉枪、涉毒、涉赌、涉黄、涉恐以及贪污贿赂等犯罪活动相互交织,再加上利用网络技术、现代仿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施的新型犯罪不断增多,涉及面广,打击难度日益增大。

  九十年代回声之三 毒品案件侦查:功在千秋的不懈努力

  大事记 1、1982年,辽宁各地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广泛深入地开展查禁烟毒的工作,在烟毒流害严重的地区成立了专门机构。

  2、1991年8月,省政府成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对外称辽宁省禁毒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全省禁毒工作,办公地点设在省公安厅。

  3、1991年—1995年,全省破获毒品案件4394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241名,缴获海洛因9143克、鸦片30余万克、杜冷丁11万余支、大麻2500克、咖啡因125千克。

  4、1997年4月—12月,全省共查破毒品违法案件464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312名,打掉毒品犯罪团伙87个,缴获海洛因10827克、鸦片14030克、杜冷丁31154支、摇头丸523.5粒、其它毒品2267克。

  5、至1999年底,全省共有强制戒毒所14个。1999年—2000年,全省共强制戒毒23300余人。

  九十年代,我省毒品犯罪呈现集团化、黑社会性质的新动向。毒品屡禁不绝,不仅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诱发多种犯罪,扰乱社会治安,危及社会稳定,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据此展开坚决的禁毒斗争,坚决肃清毒害。

  1992年,朝阳市公安局在打击毒品犯罪行动中摧毁地下烟馆7家,缴获吸毒用具44套。1994年12月,沈阳市公安局打掉以王绪霞、王红霞姐妹为首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吸、扎毒团伙,被抓获的64人各有分工、责任明确,是以供应、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犯罪团伙。1996年至2000年,全省共破获毒品案件20836起,抓获涉案人员25229人,有效地遏制了毒品犯罪蔓延之势。

  九十年代回声之四 户政管理:从重土安迁到自由迁徙

  大事记 1、我省利用微机管理人口基本信息工作始于1986年,大连市公安机关在全省率先利用微机管理人口基本信息,到1989年末,全省有8个市、23个县组建和利用微机管理人口基本信息。

  2、1994年,省公安厅组织各地公安机关调查暂住人口,打击处理外来人口中违法犯罪人员10953人,共查获外来人口违法犯罪案件9306起。

  3、1999年9月15日8时至翌日8时,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查验身份证统一行动,共抓捕各类逃犯123人,查破刑事案件118起,抓获现行犯罪嫌疑人207人。

  户口迁移是计划经济时期特定的产物,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人财物大流动,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因此省公安厅本着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开始逐步对户口迁移制度进行改革,并以此作为整个户籍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推动整个户籍制度改革。2005年底,中国开始着手改革户籍制度。截至2009年3月,我省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

1992年沈阳市铁西区保工街建设大路交通岗

1992年,民警讲解交通知识

新世纪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美好

          在安全保卫、抢险救灾等重大行动中,辽宁公安威武亮剑,尽情展现铁血忠诚。

  2013年7月9日,新一届省公安厅党委明确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以“人民在我心中”为主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精神和厅机关工作规则为切入点,以“机关转作风为民四服务”实践活动为载体,突出抓好作风建设,积极构建符合当前实际、有利于全省公安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把厅机关建设成为政治可靠、业务过硬、高效务实、团结协作、作风严谨、勤政廉洁的省级公安领导机关。

辽宁680名特警跨区域拉练

特警开展跨区域拉练

  铿锵新世纪之一 一手强打击 一手抓建设

  进入新世纪,辽宁公安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在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警务机制创新、便民惠民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全省公安机关坚持“以打开路、打防结合,打出声威、防出实效,标本兼治、守护平安”的打防观,把打击的锋芒对准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犯罪、对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治安突出问题,努力做到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严地防发案、更好地护民生。最大限度扫黑恶、打暴恐、除枪患,不断提升打击整治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从2014年开始,全省公安机关就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一手强打击,一手抓建设,探索创新常态化打击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中央、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努力把当前安全稳定局面保持好、巩固住。

辽宁公安大练兵

公安大练兵

  铿锵新世纪之二 “四句话、十六字”入脑入心

  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辽宁公安将“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落实到“保稳定、创平安、促发展、带队伍”各项工作中。

  全省公安机关全力防风险、保稳定、抓队伍、强基础。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思路方针,大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持续推进“人民在我心中”,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忠诚、干净、担当”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民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入组织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和纪律作风整顿,出台并实施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加强领导干部纪律作风建设”的六项规定等。

辽宁特警

特警英姿

  铿锵新世纪之三 服务经济发展 公安义不容辞

  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全省上下的共同奋斗目标。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稳定、服务发展的主力军,这方面必须争先锋、打头阵、当排头。

  省公安厅党委紧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大趋势,紧贴辽宁振兴发展的实际需求,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强警之路,践行“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新时代辽宁精神,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在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形成与现代警务相匹配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管理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