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法治入户又入心 乐享祥和正陶然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栾岚 李滢乐 王大海 冯羽竹 孙程超 文并摄 | 发布时间: 2018-10-24 10:18

  “七五”普法期间,省司法厅指导全省14个市100个县15958个村(社区),按照全国法治创建活动标准开展创建活动,参加全国法治城市创建达100%,参加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达94%,参加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达89%。

  全省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健全村级组织,完善民主制度,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此,记者将笔触对准了我省上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部分村(社区)。

  全省19个村(社区)榜上有名

  司法部、民政部日前公布了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表彰了全国803个村(社区),其中,我省辽阳市白塔区跃进街道爱民社区、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东岗子村、东港市北井子镇北井子村、本溪市平山区崔东街道合峰社区等19个村(社区)上榜。

微信图片_20181023092231

营口:东岗子村委会的外墙上贴着村里的“全家福”

  ——连日来,本报记者分兵四路深入我省四个荣登“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村(社区)进行深入采访。

  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东岗子村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村民的腰包鼓了,抓党建促振兴,葵花向阳、民心向党。

  本溪市平山区崔东街道合峰社区建设法治社区的目标是让法治深入每一名社区居民的心中,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合峰社区不断创新普法方式,并不断运用法治手段化解居民矛盾。

  辽阳市白塔区跃进街道爱民社区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要诀”,从而使社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此,爱民社区从硬件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着手,以点带面,规范管理,确保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

  东港市北井子镇北井子村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的进程,村子先后荣获“丹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丹东东港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村”“辽宁省美丽乡村”等20多项省市荣誉。

本溪市平山区崔东街道合峰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罗淑艳介绍社区普法情况

 本溪:罗淑艳向记者介绍社区普法情况

  治理有一套之思路 把“法治”摆在“面”上 增强百姓的法律意识

  “‘法治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注重社区工作与居民们的互动相结合,努力将民主法治精神贯彻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去,深入到每一名社区居民心中,这样才能切实推进社区法治化建设进程。”10月18日,当记者与本溪市平山区崔东街道合峰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罗淑艳面对面交谈时,她这样对记者说。

  “这是我们的自助电脑触摸显示屏,居民随时来都能通过这个显示屏了解社区各项工作及普法知识,及时了解社区党建工作、居民自治、普法活动等的最新动态。”刚一走进合峰社区办事大厅,一个高大的电子显示屏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记者看到,随着罗淑艳手指的点击,一幅幅照片将合峰社区一项项的普法活动通过显示屏都展现在了记者的面前,照片中有内容贴近居民生活的普法讲座现场,有社区律师正在为居民解答法律问题,有居民正在驻足观看社区内的法治文化墙,还有居民正通过法治图书角翻阅法律书籍。

  罗淑艳说:“‘法治社区’建设不只是社区的事,还是广大居民群众的事,所以社区通过板报、标语、文化墙等多种宣传形式,把法治文明带到广大居民群众中去,为社区营造了良好的建设氛围。”

  据罗淑艳介绍,除了随处可见的法治宣传,合峰社区还定期邀请法律相关的专业人员到社区进行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居民进行普法学习。还针对妇女、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开展专门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让他们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而在东港市北井子镇北井子村,把法治宣传放在“面”上主要依靠的是农家书屋。在村委会,记者走进村里的农家书屋时眼前顿时一亮,宽敞的书屋里整齐地摆放着成排书柜,书柜上满满都是书籍和杂志。村治调主任史红军告诉记者,农家书屋大概有100平方米,藏有22大类10000余册图书及30多种期刊报纸供村民阅读。近年来,村里通过聘请法治宣传员、设立“法律图书角”等方式,向村民们普法,有效发挥了农家书屋在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阵地作用,增强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同时,村子里有10多个宣传栏、两个电子宣传屏。史红军告诉记者,平时村里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和生活小窍门,也会把每季度村务和财务的情况都通过宣传栏和电子屏向村民公示。

QQ图片20181023152727

东港:北井子村委会成员正在研究工作

  治理有一套之传播 把“法治”送到家里 培养“法律明白人”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切实发挥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参与法治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法治需要,这是村(社区)开展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月17日一大早,本溪市平山区崔东街道合峰社区老党员王敬威家有人敲门,她打开门一看,敲门的正是合峰社区网格员小李。

  小李一看门开了,马上递上了一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单,并笑着对王敬威说:“大姨早上好啊!这是我们自己印的有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单,您要是有什么线索可以随时按照上面的举报方式举报。”

  合峰社区把社区法治建设和网格化结合起来,通过网格员和志愿者入户宣传,把“法治”送到居民的家里。

  辽阳市白塔区跃进街道爱民社区居民孙宝利也是普法小能手,他自发组织的“社区法律宣传队”经常到各个小区进行宣传,普及《宪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

  为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爱民社区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持续增强社区居民法治意识,设立了法律咨询服务站,聘请律师到社区实施法律援助,免费解答居民法律问题,深受广大居民的喜爱。与此同时,爱民社区还开展“法律进万家”宣传活动,利用社区大学、孔子学校开辟法治教育阵地,宣传法律法规。

  同样,在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东岗子村,党员孙宏云也是通过自己的办法让民主法治的思想深入到村民心中。孙宏云平日里积极参加村里的治安联防、交通执勤、村容管理等工作。为支持村党支部工作,他让妻子到村委会“全天候上班”,开展志愿服务。他说:“村子里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党员干部就是要积极带头、以身作则,以好作风带出淳朴的好民风。”

  该村党支部书记闵晓庆向记者介绍说:“在我们村,像孙宏云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老百姓听党话、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奔小康。党群一条心,齐力谋发展。在党员的带头下,群众也都动了起来。村民李新邦老人编写的《省德谣》很有教育意义,村党支部就和村委会组织企业家出资印制,张贴在全村每户家庭,有效促进了家庭文明建设。”

  此外,村内自发成立民间组织12个,包括“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经济发展协会”“治安消防巡防队”等,每一位村民都身在组织当中。

  而在东港市北井子镇北井子村,为了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村里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进万家,聘请交警、司法所人员授课等形式开展与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增强群众的民主法治观念和尊法守法的思想观念;村广场舞大妈业余演出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对村规民约进行形象化宣传,使村民的法治文化受教育率达到98%以上。

  治理有一套之效能 用“法治”化解矛盾 百姓的事自己说了算

  再和谐的村子或社区,也难免有矛盾纠纷。

  罗淑艳告诉记者,建设法治社区,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进一步引导社区居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为了化解矛盾,合峰社区于2016年成立了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由5位社区干部和律师组成,主要是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两年来,社区共调解纠纷57例,调解成功率100%。

  今年3月,合峰社区网格员在入户宣传时,发现社区居民王奶奶和儿媳妇有很大矛盾,社区马上运用法律常识化解了矛盾。

  原来,王奶奶和老伴是二婚,现在住的房子在原来老伴的名下,住在一起的儿媳妇是王奶奶老伴婚前孩子的媳妇。这几年,王奶奶的老伴和儿子都相继去世,儿媳妇就认为这个房子就应该归自己和孩子所有,但王奶奶认为这个房子自己也有份,于是两个人就吵了起来。

  了解此事后,罗淑艳第一时间联系了律师进行咨询,并认真翻阅了法律书籍,最后,罗淑艳把王奶奶家所有的亲戚都叫到社区,她和律师一起为所有人详细讲解了《继承法》。通过罗淑艳和律师详细的讲解,儿媳妇同意给王奶奶一些钱,王奶奶也决定放弃房产的继承权。

  同样,爱民社区也充分发挥社区作为矛盾纠纷排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以居民议事厅为平台,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引导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疏导个人心理和情绪,开辟社区与居民沟通的新途径,对预防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居民议事厅一般每月组织一次议事活动,遇有特殊情况,社区还可以随时组织。居民议事厅除了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外,每次还结合社区实际,确定一个议事主题,就居民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开展交流,让居民的情绪在社区得以理顺,让居民的心结在社区得以化解,使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爱民社区居民议事厅

辽阳:爱民社区的居民议事厅在发挥作用

  前不久,爱民社区居民议事厅将外卖公司租用居民楼的事情议了议,“电动车就在走廊里充电,多吓人啊!万一爆炸着火了,我们都得遭殃。”一名社区居民担忧地说。原来,当地的外卖公司租用了爱民社区一栋老居民楼的一楼作为办公地点,平时电动车就放在居民楼走廊里充电。

  该楼居民认为这是安全隐患,便多次找社区协商让外卖公司搬走。为此,爱民社区将这件事拿到了居民议事厅寻找解决办法。居民一起讨论、出点子,最终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通过市场监察部门和消防部门顺利地让外卖公司“搬家”。

  社区通过居民议事实现了“商议一事,教育一片”的效果,综合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法律援助等手段,引导居民群众理性表达诉求、自觉依法办事、妥善处理利益纠纷、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促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

  北井子村则是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设立了驻村司法调解室、法律援助联系点,为村民化解矛盾纠纷,在法律方面提供了方便和帮助。基本实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全年无民事纠纷引发刑事案件、无民间纠纷引起治安案件和群众性上访事件。

  村里有位老人有4个儿女,老人原来一直在二儿子家住,后来想到大女儿家住,一家住一个月。月份有大小,多出的一两天就没人管老人了。纠纷反映到了村里。史红军告诉记者,咱到人家去调解,不是去处理事,而是进行感情沟通,不管当事人家境如何,只要往炕上一坐,就拉近了感情。史红军把老人和儿女召集到一起,开家庭会议。老人和子女一看史红军坐在炕上,没把他们当外人,就觉得史红军非常实在,也愿意听史红军劝解。经过商量,老太太住在大女儿家,其余子女出钱放在村委会,由村委会定期向大女儿发放。纠纷化解了,亲情保住了。

  为了更好地发挥民主法治的作用,减少矛盾的发生,北井子村还把贯彻落实“四民主,一公开”作为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使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对涉及到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事关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必经村党总支委研究,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后再予以实施。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先后讨论通过了《文明家庭奖考核实施办法》《关于因婚迁入北井子村的居民享受相关待遇的决议》等多项决定,依法规范村民自治。村里重大事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先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使人民群众能说得上话、看得上账、帮得上忙。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由民主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审检,由村民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真正实现了村民当家作主和参与管理。在201国道和海防路的近40户民房集中拆迁中,村委会对村民的拆迁补助、安置情况、待遇分配、弱势群体帮扶救助都及时在宣传栏内公开,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微信图片_20181023092241

营口:东岗子村的美丽村貌

街美民富 葵花向阳

  记者手记

  推进乡村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依法治理是有效保障。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农村基层的生动实践,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走进东岗子村,便会被这里一眼望不到边的葵花所吸引。房前屋后、院内院外,葵花盛开,花盘映日,一片金黄。东岗子村距营口市区10公里,距营口高速路口6公里,现有村民300多户、土地2000多亩,之前以种植玉米、蔬菜为主,淡水养殖和畜禽养殖等产业为辅。原来,村民收入并不高,环境差,农闲时村民赌博、玩六合彩,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自东岗子村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之后,村民的精神世界丰满了。

  爱民社区有着老旧楼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老年人多、流动人口多、居民户数多、企事业单位多的特点。社区找到了探索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要诀”——法治只有在安全、和平、有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深入治理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进而确保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省各地近年来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按照省司法厅统一领导,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健全村级组织,完善民主制度,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