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公道润心民风淳朴 依法治理琼州获誉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杨清林 王怀实 | 发布时间: 2018-09-25 10:14

A08I1561_mh1536724536375

 海南警方介绍平安建设工作

  仲秋的海南,山青海碧,日暖风轻。

  9月10日上午,2018年全国省级法治媒体“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采访行”启动仪式在海口举行。来自全国29家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及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走进海南基层政法单位、社区乡村等20多个采访点,实地采访报道海南政法系统在平安海南、法治海南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及成果。

在三亚市城郊法院,工作人员向采访团成员介绍该院有关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等有关工作。 记者 符传问 摄

工作人员向采访团成员介绍法院的新设备

  见证平安海南之智慧创新

  法院系统自主打造“十个一键功能”

  “通过系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可以自动生成裁判文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王丹丹口中所说的系统,就是该院研发的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系统。办案法官通过运用系统,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时间与精力,聚焦、聚力案件争议焦点;同时,系统为法官自动推送类似案例,提出量刑建议,对法官作出的裁判进行偏离度分析,让法官裁判更加自信、更有底气。

  2015年1月,海南成为全国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海南法院系统借助大数据东风,积极打造“智慧法院”,以该省司法大数据分析工作为平台,自主探索打造在全国法院处于领先地位、独具特色的具有“十个一键功能”的智慧审判系统,量刑规范化辅助系统,电子卷宗系统等,在“智慧法院”建设之路上走出“海南模式”。

  “路长制+地网+天网”的警务新模式

  琼海不仅是海南的琼海,如今更是亚洲乃至世界的琼海,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逐步成为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平台。

  作为论坛年会驻地公安机关,琼海市公安局在开展日常业务、维护辖区平安等工作上探索出了琼海经验。

  今年以来,琼海市公安局按照省公安厅推行“路长制”勤务机制改革部署,因地制宜,探索实施路长制+地网工程勤务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将路长制工作形成的“地网”,与日益完善的“雪亮工程”所绘织的全覆盖视频监控“天网”紧密结合,打造城市平安完备体系,立体化、全方位守护群众安全。

  三亚市警务机制有三大“新武器”

  路长制、飞鹭队员、警保联控,成为三亚市警务机制三大“新武器”。

  “看到穿着警服的人员在海滩上巡逻,这让我们感到很安全。”正在三亚湾中踏浪的游客曹先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2017年9月以来,三亚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先后创新推行“路长制”和“警保联控”警务新模式,并成立飞鹭支队,实现以“路长制”为基础,以“飞鹭支队”为主力,以“警保联控”为延伸,建立以“为民服务”为主线的打防管控和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提高见警率,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公安在行动、警察在身边”,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满意度。

  见证平安海南之民风淳朴

  “四无”平安村的治村“法典”

  “现在生活宽裕了,治安好了,环境变美了。”走进花梨树环绕的村口,火山石堆砌的一座座房屋映入眼帘,淳朴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正在自家小院喝茶的村民老李说起现在的日子,满脸是幸福感。

  这座颇具特色的火山村寨正是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美社村,共有172户806人。近年来,美社村获得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海南省十大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是无上访、无涉毒、无刑事案件、无犯罪活动的“四无”平安村。

  “严禁贩毒吸毒涉毒;严禁赌博、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这是美社村《村规民约》的部分内容,也是该村村民共同治村的一部“法典”,刻有村规民约的宣传语就刻在主村道中间位置一块高约2米、宽约1米的巨石上。几十年来,这些“共同约定”潜移默化地融进村民骨子里。

  在发展中享受平安“红利”

  今年4月,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获评“海南美丽乡村”,昔日落后的村庄蜕变为如今景美风清、和谐平安的美丽新乡村,得益于沙美村传承已久的“公道文化”,离不开村级治安“技防”和“人防”的守护。

  “今年以来,我们村没有发生过任何治安和刑事案件。”村委会主任冯锦锋一边带记者行走在景色如画的村庄中,一边向记者介绍,“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让村民们走上发展产业的致富路,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

  几十年间,沙美村的“公道文化”帮助解决了村民之间数不胜数的矛盾纠纷。代代相传的“村规民约”已经融入村民生活,成为约束村民举止行为的无形合力。

  沙美村的“公道文化”源于“吃公道”习俗。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条件欠佳,琼海形成了集体聚餐的吃饭形式,大家为了平等地同吃一只鸭或鹅,就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公道”分而食之。随着物质条件的好转,“吃公道”在沙美村逐步演变成主持公平正义、为民做主的“公道文化”,也成为化解矛盾纠纷、建设平安乡村的“润滑剂”。

A08I1728_mh1536739472217

体验“接待机器人”的服务

  见证平安海南之便民惠民

  海口警方深化“放管服”改革

  输入身份证号、完成人脸识别比对、选择办理原因、点击确认打印,一张临时身份证就办理完毕,整个过程只需30秒。近日,刚给学生讲完课的邢先生便赶往海口美兰机场,他急着飞往西安参加会议。但他忙中出错,忘了拿身份证。好在有机场工作人员的引导,邢先生在一台临时身份证自助办理终端上完成了以上操作。

  这归功于海口市公安局落实“放管服”措施。目前,海口警方在美兰机场、交警服务中心、办证中心、派出所等场所大量投放临时身份证明自助办理机、交通违法自助处理机、出入境签注自助办理机等设备,让群众少排队、不排队,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据介绍,海口市公安局按照可网上办理的事项应上尽上的原则,确定了67项“不见面审批”事项,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信息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检察室打造为民“大品牌”

  家旁边的水变清了,垃圾山不见了,出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被劝说自首……走进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这些检察室干警的办案故事,正在辖区群众中口口相传。

  自2009年2月24日文昌市检察院派驻龙楼检察室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建在基层、贴近群众”的区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延伸法律职能,开展法律监督、预防和服务等工作,打造为民服务新品牌,成立全省检察系统首个“家长学校”;在公益诉讼方面,聘用30名公益联诉讼信息络员等,实现了“小”检察室的“大”作为,被当地群众称之为“家门口的检察院”。

  据介绍,2009年以来,龙楼检察室干警共走访辖区镇、村539次;接待来信来访184件414人,化解涉及2316人的矛盾纠纷63件。

  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多警合一

  “摩托巡逻组,五指山路有两辆小客车碰撞,乘客发生纠纷,请迅速前往处置。”9月5日,正在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明珠广场岗亭值班的民警陈明通过视频监控发现警情,立即用对讲机调动巡逻民警前往现场。

  自2014年以来,美兰分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城中村多、防范力量薄弱、案件多发的情况,筹资建设“天网”工程,对城中村、背街小巷实施全覆盖,各路段实行一警多能、多警合一联合执法,与视频监控相结合,守护平安美兰。

  “我们坚持科技引领多破案,积极推动视频监控的深度应用,快破大案、多破小案。”美兰分局局长李庚说。

  探索行政诉讼改革助力依法行政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法官李会勤在法治讲座上为海口市区两级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分析行政处罚案件及在处罚中应注意的事项。事前指导是秀英区法院为加强行政审判、化解行政争议而采取的一项预防举措。

  近年来,秀英区法院以简易程序加当庭宣判提高行政审判效率,以行政案件跨区域异地管辖改革为契机探索行政审判机制,以行政纠纷“三步工作法”助力依法行政。

  小小执勤岗亭 服务千家万户

  提起万宁市的“路长制”工作,就不得不提在市区主要路口设置的13个“路长制”执勤岗亭。

  今年1月,万宁市在海南省公安厅统一部署下开始推行“路长制”警务机制改革,探索“路长+执勤岗亭+路管员”勤务模式,屯警于街面,一警多能、多警联动,提高出警效率;将服务前移,在岗亭内设置出入境自助服务点,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港澳通行证再次签注制证,切实让群众少跑腿。

  小岗亭发挥了大作用。据统计,自今年1月投入使用以来,万宁城区重大刑事警情比去年同期下降22.2%,治安警情比去年同期下降30%,交通事故警情比去年同期下降30.8%。

A08I1355_mh1536724402799

采访团参观社区党建工作

  见证平安海南之贴心服务

  “玲姐”扎根社区帮180人戒断毒瘾

  “如果没有玲姐的耐心劝导,我们不可能来这里戒毒,人生不知会是怎样。她就是我们的亲人。”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海甸街道的福阿袰工作室内正在进行社区戒毒康复学员谈心会,阿力等人回忆起往事,无不感慨。

  阿力口中的“玲姐”,正是美兰区海甸街道禁毒办副主任符良玲,今年刚退休的她被戒毒人员唤回,又重新回到熟悉的岗位,继续做社区戒毒学员的“娘家人”。

  面对走访时戒毒康复学员的辱骂和驱赶,符良玲说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是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学员。因为她深知当她听到一声“玲姐”时,就是向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

  7年来,经符良玲帮助成功戒断3年以上的学员多达180名。2017年,她先后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第一阶段先进个人,2017年6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行走于“疍家渔排”的网格员

  金秋9月,正值海南养殖海产品销售的旺季。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的水产码头一片繁忙景象,渔民们正忙着卸饲料、补给养。码头外是成片的渔排区,在这块海域共居住着249户疍家人,他们世代居住于此并以打渔和水产养殖为生。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疍家渔排”。

  近些年,渔民们在陆地上安家,因流动性大,有问题找不到人解决,时常产生邻里矛盾。陵水结合海上平安建设实际,从2013年起,将渔排区划分4个网格,并从当地居民中选聘出4人担任网格员,在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架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在新村居住20多年的渔民郭世坤告诉记者,自从渔排区有了网格员后,不仅困难有人帮,而且矛盾纠纷也随之解决,生活环境也变好了。

  探索“候鸟型”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

  每到冬季,依山傍海的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便吸引大量“候鸟”前来,位于兴隆侨乡路的“旭阳·雨林海”就是典型的“候鸟”小区。

  “从业主入住到现在,我们小区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业主之间也没发生过矛盾纠纷,大家相处和谐融洽。”雨林海小区所属的旭阳集团海南城市公司董事长高学阁说。

  从2015年业主陆续入住以来,雨林海小区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候鸟型”社区服务管理新思路,成立了万宁首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小区和谐平安,带领业主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深受万宁各界认可。

采访团成员在三亚市市民游客中心采访旅游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符传问 摄

采访团了解旅游综合治理情况

  见证平安海南之依法治旅

  “一站式”旅游监管链式服务

  “看海还得是到三亚来,我每年都到三亚过冬,现在的旅游环境越来越好了,维权也很方便。”在三亚市亚龙湾沙滩上游玩的老人刘先生对记者说道。

  “黑导”“黑社”“黑店”“黑车”“黑船”,“五黑”问题曾多次引发网友对三亚旅游市场的诟病。面对旅游市场顽疾,三亚市积极探索,创建全国首家旅游巡回法庭、全国首批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和全国首支旅游警察支队,同时建设市民游客中心,以此作为治旅“集团军”的作战指挥中心,全市35个涉旅职能部门握指成拳,形成从受理咨询投诉、执法监督,到案件审理调解的“一站式”旅游监管链式服务。

  大调解格局为民说理释法

  “接到求助后,我立即展开调查,两次组织调解,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近日,经过三亚市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单龙10小时“马拉松”式调解,在三亚市某景区体验滑水项目意外受伤的夏女士终于拿到赔偿。

  据了解,旅调委是三亚市7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之一。近年来,三亚市司法局树立调解新理念,构建大调解新格局,探索调解新机制,在完善组织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强化调解效力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着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讼之外,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公园普法宣传突出文化特色

  海口火山口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南石山镇,属地堑一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距今1万年)火山喷发活动的休眠火山群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认定的33个世界地质公园之一——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具有极高的科考、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去年接待游客100万人,今年1月至今已接待游客突破130万人次。

  近年来,海口火山口公园与当地司法局等部门合作,在园区内开展宪法宣传月、反邪教宣传等活动,让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又受到法治教育,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

  “海口火山口公园是4A级旅游景区,在景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目的是将法治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在一起,把文化景点打造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增添景点法治元素,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海口市秀英区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槟榔谷打造平安景区“样板”

  景区每天游人如织,如何维护景区游客安全,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安全感?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槟榔谷景区对此作了有益探索。

  槟榔谷景区作为全国首家民族文化5A级旅游景区,是集人文、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大型生态公园。槟榔谷建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多部门联动等快速精准处置各类事件,为游客架起安全“防护网”,推动平安景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该景区安全生产部经理张义兵向记者介绍,槟榔谷内安装了850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对景区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如第一时间发现特殊情况,便可及时处理。

  目前槟榔谷全景区配备了830个灭火器、210个消防栓、88个应急灯、68个安全出口灯、171个喷淋、456个烟感探头全部正常运行,多种消防装备配备进一步提升槟榔谷景区的火灾防范处置水平,为建设全国最安全旅游景区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守岛民警24小时值守保平安

  蜈支洲岛坐落在三亚市北部的海棠湾内,在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有着2000多种植物,乔木高大挺拔,灌木茂密葳蕤。环岛海域水清见底,能见度极高,可达27米。盛产夜光螺、海参、龙虾、马鲛鱼、海胆、鲳鱼及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南部水域海底珊瑚礁保护很好,五彩斑斓,形态奇异。这里是海上娱乐特别是潜水观光的首选之地,享有“中国第一潜水基地”美誉。

  蜈支洲岛旅游区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先后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近日又成功通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二级等级证明,进一步筑牢安全壁垒,推进平安景区建设。

  2013年,三亚公安边防支队在岛上建立了海南省首个驻岛警务室,实现岛上警务24小时值守,覆盖全岛的视频系统更让民警有了“天眼”,对全岛警情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