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系列评论(五)
坚持把政法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 护航经济健康发展
识大局方能谋大事,观大势才能成大业。政法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极其重要的工作,既是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各项建设事业、增进群众福祉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坚持把政法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推进,做到发展推进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要推动政法各项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营商环境建设既是重要任务更是重要保障,而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作为执法司法机关,政法机关要在法治建设和护航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明晰权责、定分止争,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要注重处理好依法办事和服务大局的关系,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变化,更好发挥法治在稳定预期、激励创新方面的重要功能。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政法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还要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增强企业家信心。要更加注重完善产权保护机制。要加强对各类企业自主经营权和财产所有权保护,切实维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让他们感到安全、安定、安心。要牢固树立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办案理念,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主个人与企业、合法企业与犯罪组织、合法财产与违法犯罪所得、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等界限,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超标的超范围采取财产强制措施、财产处罚过宽过重等现象发生,切实保护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要深化知识产权司法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建立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诉讼证据规则,健全体现知识产权价值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政法工作尽心、尽力、尽责服务大局护航经济,还要体现在继续用法治引领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规范各种证明项目,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实践证明,在法治引领下推进改革,在法治框架内规范改革,是改革持续健康向前的基本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当下,尽快实现权力精简和放管结合的目标,必须在“放管服”上下工夫,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让我国经济发展持续释放出无穷的活力。在这项工作中,政法机关要增强“四个意识”、提升政治站位,突出问题导向、锐意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政法机关“放管服”改革,努力使政法机关管理服务的质量水平来一次大提升、政法队伍的作风形象来一次大转变。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服务和保障大局是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政法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全省政法机关要坚持把政法工作放到全局的高度去谋划、去推动,要有跳出政法看政法、发展政法的心胸和胆略,紧紧围绕全局,扎实推进实施省委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1454计划”,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