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今天我当班】记者“坐班”基层法庭 体验“连轴转”的一天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冯羽竹 | 发布时间: 2018-03-14 13:23

  辽阳县人民法院刘二堡人民法庭,是离县里最近的派出法庭,3月7日早上7时20分,记者坐上了前往法庭的通勤车,和刘二堡人民法庭的法官、书记员一起上班。

  刚刚下过大雪,往村里的路不好走,通勤车开得很慢。开过一条满是积雪的小路,刘二堡人民法庭的牌子出现在小路的一侧,法庭的院子里已经有村民坐在摩托车上,等着法庭开门。

  每天要早到20分钟,是刘二堡人民法庭法官们的习惯。“主要是村民比我们到得还早,这天冷,去开门吧。”庭长屈志忠一边说一边大步走着。

  今天,屈志忠给记者分配的工作是做书记员,“我们只有一名书记员,助理法官也少,只能辛苦你了。”他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来到二楼最大的屋子,这是法官平时用来调解、接待的地方。上午,副庭长赵利奎要开庭,屈志忠有两起案子的当事人要过来,记者要负责案件材料的整理。

  先到来的是两名妇女领着一个小女孩,其中一名妇女想从前夫那要回女孩的抚养权。原来,几年前,女孩的抚养权被法院判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却没有抚养女孩,而是由妈妈一直来抚养,女孩也一直生活在妈妈身边,看过妇女拿来的材料,屈志忠提出几点疑问,然后又问了女孩几个问题。

  记者一边听一边做着记录,并带着妇女去填写材料。这时,另一件案子的当事人也来了,刚刚妇女带来的小女孩正高兴地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屈志忠将记者叫了回来说:“你来看会儿孩子,她家人带着孩子填表不方便。要是平时我就把孩子送隔壁书记员办公室了。”

  另一件案子是村里的垃圾堆着火,将周边的房子也烧毁了,以此引发的赔偿问题,来的人是一名律师和一名村干部,屈志忠让记者在一摞文件中翻出与这件案子相关的材料。其实,案子的材料已经在屈志忠脑海里记得滚瓜烂熟了,拿出来也是方便记者做记录。

  在和当事人的交流中,记者听出这件案子虽然案情不复杂,但是相关责任人事故责任认定却非常难。垃圾堆属于谁?为什么起火?这都需要认定,记者在一旁提出一个疑问:“垃圾堆怎么能看出来是谁的?”屈志忠说:“可以看垃圾堆里都有哪些种类的垃圾。”记者马上问:“难道还要去翻垃圾堆?”屈志忠笑着说:“农村一般是卫生包片,看这片属于谁就认定是谁的,但如果不行,就得去翻垃圾了。”

  记者翻出一份火灾事故认定书,屈志忠教记者看这份认定书上的内容哪些必须要写进记录,哪些可以不用写进去。“虽然认定书也会归档,但是认定内容要写进判决书,所以也要做记录。”屈志忠说。

2

法官教记者提取事故认定书中的有效信息

  送走了两件案子的当事人,屈志忠马上要开庭了。他走到一本挂历前,在上面写上刚刚定下来的开庭时间。“我们法庭案子比较多,最多一天得开5个庭,少的时候也有3个,而书记员只有一个,你说她多累。”屈志忠说。

  虽然刘二堡人民法庭也有法官助理,有一些庭前调解可以由法官助理来做,但是一年五六百件案子,也让两名法官应接不暇。

3

屈志忠在挂历上记下开庭时间

  10时30分,屈志忠开庭了。这个案子需组合议庭进行审判,庭长、副庭长都要到场。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案子竟然审到了近14时,中间也没有吃午饭。饥肠辘辘的法官和书记员在走出法庭的那一刻脸上都带着疲态。

  吃过饭,屈志忠让记者整理一下今天的工作记录,原本要去下乡送达,也因为上午的开庭耽误了,记者打电话给当事人约了其他时间。两位法官都走进办公室开始写判决书,法官助理还在接待村民,坐在法官办公室,依旧能听见走廊里的嘈杂声。

  屈志忠对记者说:“我10多年都在派出法庭工作,基层法庭人少案子多是常态,你来这一天也看见了,我们没有啥大案子,都是家长里短,离婚、借贷、打架、邻里纠纷,这样的案子最多。”

  对于今天上午抚养权的案子,屈志忠告诉记者,判这样的案子,首先要考虑孩子的意愿,然后考虑父母双方的经济条件,记者也曾偷偷地问过小女孩愿意和妈妈还是爸爸生活,小女孩天真地说:“我最喜欢妈妈了,我喜欢和妈妈住一起。”

  记者手记:坐在回辽阳县法院的通勤车里,屈志忠说起自己在法庭工作的经历。每天就像走马灯一样,进了办公室就别想出来,只要一有时间,就连周末还要写判决书。

  “每份判决书都代表一名法官的心血,最起码不能让后辈看见我们的判决书里面有错别字吧。”屈志忠笑呵呵地说。